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1: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4:15
驾驶人员肇事逃逸的,是必须扣车处理的,我国交通法规上明确规定,肇事逃逸是构成了严重的违法行为的,需要扣留车辆,并对犯罪事实进行认定,涉及到刑事责任的,还需要起诉到司法机关判决处理。
一、 驾驶人员肇事逃逸必须扣车吗?
依据我国相关交通法律法规的规定,造成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机关发现逃逸车辆的,可以对车辆进行扣留。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的规定:
第44条 案发地*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发协查通报、向社会公告等方式要求协查、举报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侦破线索。发出协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告时,应当提供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基本事实、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情况、特征及逃逸方向等有关情况。
第45条 接到协查通报的*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布置堵截或者排查。发现交通肇事逃逸车辆或者嫌疑车辆的,应当予以扣留,依法传唤交通肇事逃逸人或者与协查通报相符的嫌疑人,并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案发地*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案发地*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交通*前往办理移交。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有三个方面:
(一)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虽然没有逃离现场(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将伤者送到医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门处理时畏罪逃跑,虽然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构成的,也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以上就是驾驶人员肇事逃逸的具体认定情况,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交警部门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处理,由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肇事逃逸方是会被认定为全责的,所以需要对相关损失进行赔偿,并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