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0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5:24
肝炎肝硬化是肝病的一种严重进展,涉及到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显著损害。本文将详细阐述肝炎肝硬化的主要诊断鉴别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肝活检、腹腔镜检查以及门静脉压力测定等。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血常规显示血色素、血小板、白细胞的降低;肝功能实验则在代偿期时有轻度异常,失代偿期时表现为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A/G倒置,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下降,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总胆固醇及胆固醇脂下降,血氨可升高,氨基酸代谢紊乱,支/芳比例失调,尿素氮、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此外,病原学检查(如HBV-M、HCV-M、HDV-M阳性)、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补体减少、玫瑰花结形成率及淋转率下降、CD8(Ts)细胞减少、功能下降等)以及纤维化检查(如PⅢP值上升、脯氨酰羟化酶(PHO)上升、单胺氧化酶(MAO)上升、血清板层素(LM)上升)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直观地了解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X光检查中,食道胃底钡剂造影可见食道胃底静脉出现虫蚀样或蚯蚓样静脉曲张变化。B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显示肝被膜增厚、肝脏表面不光滑、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不匀称、门脉直径增宽、脾大、腹水。CT检查则揭示肝脏各叶比例失常、密度降低、呈结节样改变、肝门增宽、脾大、腹水等特征性变化。
内镜检查对诊断肝硬化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尤其是在确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和评估出血风险方面。肝活检检查可直接确诊,而腹腔镜检查则能直接观察肝、脾等腹腔脏器及组织,并在直视下取活检,对诊断有困难者具有重要的价值。
门静脉压力测定通过经颈静脉插管测定肝静脉楔入压与游离压,计算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反映门静脉压力,正常值通常小于5mmHg,超过10mmHg则提示为门脉高压症。
鉴别诊断方面,需要区分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充血性肝硬化、其他肝硬化、与引起腹水或腹部胀大的疾病以及肝硬化并发症之间的区别。例如,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长期较大量嗜酒史,病理变化以广泛脂肪变性及肝细胞内含有酒精性Mallory氏玻璃样变为主;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有血吸虫感染史,病理变化为血吸虫病性干线型纤维化,汇管区出现嗜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充血性肝硬化与心衰史相关,尤其是三尖瓣关闭不全及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力衰竭更易出现;其他肝硬化包括阻塞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遗传病及化学药物性肝硬化等。对于引起腹水或腹部胀大的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等,以及肝硬化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的鉴别,需要结合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综上所述,肝炎肝硬化诊断鉴别涉及到多种检查方法,通过对各项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硬化及并发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肝炎肝硬化(viral hepatitis cirrhosis)目前认为是由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成。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由于肝脏代偿功能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有多系统受累,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腹水、癌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