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建国方略》孙中山自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4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6 14:45

孙中山先生三十载奔走国事,毕生学术精华倾注于此,坚定执着,屡经挫折而不退缩。他矢志不渝,凭借全国人民的向往与仁人志士的支持,推翻了满清专制,建立了共和体制。原期望在革命胜利后,继续推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及《革命方略》中规划的宏伟蓝图,引领国家走向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然而,革命初成后,同志间出现了分歧,认为他的理念过于理想,不适用于中国。这种质疑声浪一时甚嚣尘上,使得他在总统任内推行的主张,不如担任革命领袖时的效果显著。


革命建设的失败,不仅在于党人的异议,更在于思想上的误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观念。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国人内心,消解了建设的计划。在满清时期,革命尚能持续,但民国成立后,建设却举步维艰,甚至导致国事日非。这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也反映出革命党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矛盾时,思想上的动摇和懈怠。


建设国家,人心是关键,政治的兴衰取决于人心的波动。只有坚信可行,即使面临巨大困难,也能迎来成功;反之,若认为不可能,即使易如反掌,也无法取得成果。孙中山深刻认识到,建设的责任不仅属于革命党,更是国民共负的使命。然而,七年以来,建设的进展缓慢,国事纷争,人民痛苦。他痛心疾首,呼吁国民必须认识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深感,若国民能够理解并接受他的建国方略,建设事业将不再是难题。他将这些思想整理成《建国方略》,希望国人从中汲取智慧,打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心理障碍,共同建设理想中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心,凭借五千年的文明底蕴,顺应世界潮流,建立一个政治清明、人民幸福的国家,实现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


扩展资料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孙文学说》又名《知难行易的学说》或《心理建设》,是《建国方略》的“心理建设”。《实业计划》是孙中山为建设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勾画的蓝图,最初是用英文写成的,原名“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1919 年2月完稿,发表于1919年6月号《远东时报》,后编为《建国方略之二:物质建设》。《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本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又名《会议通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