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

2022-07-29 来源:布克知识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分析

郭 鹏 刘 珍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与类型划分、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08-0227-01

1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形成

1.1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地质的变化、作用,或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从而对人类的生命以及财产造成的损失,人们称之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来自于自然,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抗的灾害,预测以及治理都相对困难,一旦灾害发生,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地质灾害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为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等。

1.2 地质环境

从广义上讲,地质环境就是指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所构成的体系,那么从狭义来说,则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地球在不断变化和运动过程中,其地质环境也是在不断更改的,因此,地质环境,就是地球演化的结果,岩石团与水圈以及大气圈等进行作用,相互交换能量,从而形成了目前人们所看到的地质环境。它们是最后一次造山运动与冰期后形成的。

2 矿山地质灾害的具体表现与类型划分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地下开采诱发地震、岩爆、冒顶片帮突水、瓦斯爆炸、地面开裂及地面沉陷等;矿山开采开山弃石,加速了水土流失,引发地表塌陷、山体滑坡等;矿山剥离堆土、尾矿废渣堆积引起地表环境污染,露天尾矿库漏塌、排土场失稳滑移造成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等;矿山开采中的抽排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矿区周围地下水资源枯竭。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划分,目前主要有三种划分方式。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和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两类,前者主要包括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爆等,后者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采空区塌陷引起的地面变形等;按灾害的空间分布与成因关系,可划分为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三大类,岩土体变形灾害主要包括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等,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主要包括矿坑突水涌水、环境污染等,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主要有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等;按开采方式可分为井采矿山灾害和露采矿山灾害,前者主要包括地表塌陷、采场冒顶、矿坑突水等,后者主要包括边坡失稳、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

3 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目前我国矿山开采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种类较多,为了更好地防止和治理矿山地质灾害,研究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就变得至关重要。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

3.1 矿坑突水

矿坑突水是十分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其规模较大且突发性强,常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如2010年3月发生的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共造成38人死亡、11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937万元。

充水水源、充水强度、涌水通道是矿井水害发生的三个必备条件,这三个条件在特定条件下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不同的矿井水害类型和灾害程度。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地表水、老空水、顶板水、底板承压水、断层突水和陷落柱突水六类。从广义上分析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采掘过程中揭露

了透水断层,遇到了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矿井。但是对于不同的水害类型,其发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对于地表水的威胁,则主要是由于地表的河流或湖泊在雨季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溃堤,造成地表水直接倒灌进入矿井中,另外一种情况主要是采空区下陷后往往会在其上方形成一定规模的湖泊,当雨季时雨水的大量冲积超过采空区承载能力的时候,地表水就会导通灌入矿井;老空水水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煤矿的巷道或者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贯通了积水区,从而导致老空水大量快速地进入工作面或者巷道;顶板水害发生的原因是采矿活动及其影响范围(冒落裂隙带、导水构造等)触及矿体上部的充水岩层;底板水害发生的原因是采矿活动及其影响范围(矿压破坏带、导水构造等)触及矿体下部的充水岩层或采动破坏削弱了底板隔水层的隔水性能,造成底板承压水冲破底板隔水层;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及其他压力条件下使断层活化,从而导致工作面与承压含水层导通,形成危害;岩溶陷落柱突水主要是由于强充水型陷落柱内充填物未被压实,柱内水里联系良好,直接导通了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等,沟通了煤系地层各含水层,采掘工程一旦揭露就会发生突水。

4 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

通过对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能够看出,想要有效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首先就是要对地质环境的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和掌握,只有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防治措施,才能够取得更好地治理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4.1 地质灾害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

地质环境是地球自身运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质环境在不断演变过程中,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化比较快速,人类改造自然的速度以及强度都在增加,追去经济效益的脚步越来越快。

4.2 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 按环境学的定义,所谓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对地质环境而言,环境质量就是指构成地质环境的各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适宜程度。如前所述,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过了地质环境的自适应能力,就会产生某种地质灾害。

5 在防治地质灾害以及保护地址环境的过程中

充分的依托科技的力量,才能够取得更好地效果,虽然目前我国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因此,不断完善和创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是维护人们生命健康以及减少财产损失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志刚.矿山地质灾害的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08 (3):125-127.

[2]闫国杰.矿山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探讨[J].中国矿业,2004(3):67-69.

[3]武强,等.矿井水害类型划分及主要特征分析[J].煤炭学报,2013,04:561-565.

[4]路晴晴,王照亮.矿井水害主要类型及灾害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15):256.

2015年8期 2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