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2020-10-07 来源:布克知识网
2010年第11期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科技管理研究  Research 2010 No.11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11—0131一o3 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康敬青 ,闫军印 (石家庄经济学院1.图书馆,2.科技处,河北石家庄050031) 摘要:在分析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发展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研究当今高等院校科研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的新发展 和新变化,对基于知识服务的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并就信息 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网络与信息;知识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伴随着当今经济增长过程中技 术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各国都把促进技术创新作为本国重要 的战略选择。高等院校是国家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源 泉,肩负着国家科技发展的重任。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 馆如何发挥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以学校的学科专业集群体 系为基础,以学校的学科研究领域和方向为对象,构建基于 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更有针对性地、 更高效地支持和服务于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具有重 要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1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与演变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和知识储备库, 图1 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发展演变示 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且,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社会对高等院校 2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以及现代 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研究是新信息、新知识、新 信息载体的变革与更替,使得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断 成果产生的重要源泉,同时,这一研究过程也需要掌握和占 地得到发展和变化,图1给出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展 有大量当前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成果。然而,在网络时代、 演变轨迹。从图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传 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今天,面对浩如烟海来源于不同渠道 统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及演 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如何收集、如何整理、如何更有针 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服务途径、服务内容等方面 对性地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都是广大科技工作者面临的现 都发生了变革,先后经历了以纸本为信息载体的文献服务 实问题。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和途 到以网络为媒介的信息服务,又到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 径,坚持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建立知识图书馆,探索知识服 主体的知识服务;伴随着服务形式和内容的发展和演变, 务模式下图书馆新的服务功能和方式。 在服务对象上也出现了市场细分,由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 根据服务对象的构成特征和要求,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 服务转变,表现出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精细化,服务方 务需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式和服务途径的灵便化,服务手段和过程的无形化;在这 第一,从服务领域上,特定学科专业研究领域系统的和 些发展演化进程中,图书馆的存在形式也不断地由实体图 详细的科技信息需求。即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提供科技信息服 书馆向虚拟图书馆转化,由此进入了一个高校图书馆信息 务的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和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既要涵 服务的新模式——知识服务。在这种新模式下,传统管理 盖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科技信息服务需要,又要结合本 上的有效维护馆藏品、整理资料、管理图书等图书馆的功 单位科研工作的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开展更加全面、系统、 能已变的不再准确,知识提供则是图书馆功能发展的必然 深入和有针对性的科技信息服务; 趋势。即对用户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供知识服务,经过析 第二,从服务深度上,由普通的信息查询到特定学科专 取、重组、创新、集成而形成的符合用户需要的知识产品。 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正在从传统的提供单元文献 业研究领具体的知识服务需求。从科学研究的要求上来说, 普通的信息查询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现实 及信息向知识导航、知识评价、信息咨询等转化,这就要 需要,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不能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信息查 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平台 询功能上,必须结合学校特定的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充分利 系统进行知识的融合、重组等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才 用现代网络和图书情报资源,在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知 能适应新时代高等院校科技工作的需要…。 识和信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重组、整合、发酵 收稿日期:2009—11—17。修回日期:2010—01—20 l32 康敬青等:基于知识服务的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构建 上兼顾研究者的总体需要和个性化需求;(2)服务中心系 统。本中心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知识服务中心、资源服务中 和创新等过程,为研究者提供具有更强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 需要的信息、知识、途径和思路; 第三,从服务理念上,由被动服务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服 务需求。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需要从“面向资源”到“面 向交流过程”再到“面向信息用户”的方向转变,以用户为 中心的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要强调用户的地位和能动性,需 要根据用户的目的、要求和行为方式来理解和设计图书馆服 务的相关技术和方法,以形成有机融入现代信息和知识环境 的服务系统或模式; 第四,从服务方式上,由大众化服务到个性化服务的需 心、查询服务中心、个性化服务中心和共享服务中心。知识 服务中心主要提供特定领域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知 识及其整理加工成果;资源服务中心用于提供本研究领域相 关的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资源;查询服务中心主要侧重于 相关研究成果的查新与检索;个性化服务中心可以就某一研 究方向或课题的整个研究队伍为对象,也可以就各个具体的 研究者为对象,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服务;共享中心可 以通过校际共享,开拓校外科技信息资源;(3)服务平台系 求。即现代高校图书馆需要从服务对象无差别化的“批量生 产和批量供应”向服务对象细分化的“订单式生产和供应” 方向转化,通过MY Library提供专门化的知识和信息需求; 通过个性化服务平台,针对不同对象的专业特征和研究兴趣, 提供个性化推送及实时咨询等服务 。 总之,高校科研工作发展现实需要和网络、信息、知识 等传播媒介的巨大变化,客观上要求高校图书馆充分发挥自 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特点 和研究需求、基于知识服务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高校科 技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服务和支撑。 3 网络环境下高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与设计 依据上述高校科技工作信息服务需求的有关内容和要 求,充分发挥和利用高校图书馆在内外网络资源及知识和信 息收集与整理、存储、加工与集成、参考咨询、联系与协作 等方面的功能优势,构建高等院校基于知识服务的图书馆科 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图2)。 高校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卜— 服务中心系统卜_— 服务平台系统l_— 科技信息系统库 藤 喜焉墓 一燎 图2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系统规划设计框架图 本系统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1)服务对象系统。根 据学校学科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梯队及个人的递阶层次关系,确定不同层次的主要服务 对象。从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设计服务对象的总体特征 来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服务对象为高校的科研工作,但 这一对象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研究对象(包括:特定的学科 专业、研究领域和方向、研究课题和研究内容)和研究者 (包括:研究梯队、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及各个参与研究 人员)。本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规划与设计应以学校特定的学 科专业研究领域(即研究对象)为主要服务对象,在此基础 统。按照上述服务中心系统的功能分区,依次设立了知识组 织平台、知识转移平台、知识创新平台、数字资源检索平台、 科技文献查新平台、科技文献检索平台、MY Library平台、 学术研讨平台和校际共享服务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实现 不同科技信息服务内容和功能的模块化;(4)科技信息系统 库。分别按照知识表示与编辑、知识重组与聚类、知识整合 与增殖、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研究成果查新系统、在线咨询 系统、个性化推送系统、学术研讨厅、校际科技信息系统链 接等方面设置专门系统库,以满足不同方面功能的实现。当 然,本系统库可以根据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科研工作的 实际需要增设相应的系统库;(5)图书馆知识服务保障系 统。内含有服务需求分析、服务层建设、操作层建设、知识 库建设、系统维护与更新等功能,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 信息优势,保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服务需求定位、系统分 析与设计、数据库建设、系统链接、系统的维护与更 新等 一 。 4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中的相关问题 第一,要优先和重点开展学校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科技 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高等院校包含有众多的学科专业,科 技信息服务平台的研究、设计与开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专 业全面开展,必须结合本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优先和 重点选取优势学科、强势研究领域、特色研究方向进行建设 和运行; 第二,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必须要建立服 务对象与服务系统之间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平台系统服务 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取决于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服务的专业化 水平。这就需要建立学校科研人员与系统分析设计及服务人 员在科学完善的互动管理模式下的有效交流、沟通和融合, 及时了解科研需求,不断丰富和改进系统功能; 第三,通过校际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在各学校有重点、 有选择性地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的基础上,通过 校际联盟、图书馆之间的网络链接,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扩 大各个学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规模和范围,提高平台 系统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第四,努力提升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开展学校 特定学科专业科技信息服务,客观上需要具备较高专业能力 和水平的图书馆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将直 接关系到平台系统的建设水平和实施效果,这就要求必须加 强图书馆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 第五,注意各部门的分工与协作。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 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 要学校图书馆、专业院系、科研人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等 相关部门和人员联合行动,分别从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 (下转第138页) 138 4.2鲁花集团 王惠芬等:从ERP到ERPII的关键成功因素分析 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对ERPⅡ产生的客观条件,ERP升级 到ERP11的困难等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从ERP到ERP II各 山东鲁花集团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花生油专业生产企业,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花生油生产能力60万吨。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2005年,由于该系统不适合集团企业 的管理要求,企业迫切需要对ERP系统的功能进行扩展。 个方向的关键成功因素,如CRM,SCM,HRM,PDM等等。 以顺特电气,鲁花集团等企业实施ERPⅡ的情况为例,验证 上述总结的准确性,得到的结论与上述情况大致相符。对于 以前应用的模块远比现在少,而且有些也是手工管理方 式,刚开始还能够给集团带来效益,但是随着集团的不断壮 大与发展,该系统迫切需要升级,2005年9月开始实施鲁花 从ERP到ERP I1的成功影响效果有何不同,本文对这些问题 限于篇幅及个人能力原因并未做更深一步的研究,这是本文 以后的研究所应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的集团信息化项目,包括:OA,HRM,CRM,SCM,集团财 务,决策支持以及移动商务等。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如:在实施过程中 参考文献: [1]KRISTAIN STEENSTRUP.从ERP到ERPlI系列讲座之五:中国 的ERPⅡ之旅[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553):35. [2]PHELAN P,ZRIMSEK B,FREY N.从ERP到ERP 1I系列讲座 之三:实施ERPⅡ[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551):32. [3]CHARLES MOLLER.ERP lI: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next— generation enterprise systems.'?[J]Journal of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05,l8(4):483_-495. 遇到了所应用的模块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还有些团队合 作方面的问题等等。但随着实施的进行,慢慢得到了应用新 增模块的好处与效益。 通过其实施的情况,鲁花集团正是一个从ERP转向第二 代ERP的过程,他们对于成功实施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这些 经验体会也可以说是我们成功从ERP到ERPⅡ的关键因素, 总结如下: “一[4]ROBERT C BEA朋吖,CRATG D WILL从Ms.ERPⅡ:best prac— tices for successfully implementing an ERP upgrade[J].eommuni- cations ofthe ACM。2006.3,49(3):105—109. 把手”的坚决支持,实施方法的创新,重视培训。 根据以上例子的研究分析,以及借鉴戴尔,华为等企业 在实施过程中归纳出的一些经验体会,总结出以下几个因素: 作者简介:王惠芬(1967一),女,湖南长沙人,暨南大学教授,信 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生产管理与ERP II。杨丽萍(1984一),女,湖北赤壁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O8级企 业管理研究生,从事企业信息化和ERPII研究。 领导重视,实施方法的创新,重视培训,选择适合自己企业 的软件,有经验的实施顾客,好的实施团队,全员参与,分 步进行,循序渐进。在此也验证了上述总结出来的关键成功 因素的正确性,尽管不是每个都能一一对应,但是大部分都 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本文责编:彭统序) 5 总结 本文通过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从ERP到ERPⅡ的关键成功 (上接第132页) 2008 1 73—8O. 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学科专业研究领域与方向的规 划、科研信息需求的内容和要求、平台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 支持等方面进行密切的分工与协作,才能保证平台建设和运 行的顺利实施; 第六,注意平台系统信息资料的充实、更新和完善。高 校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和运行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 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随着研究工作 的需要,对其相关结构和内容进行不断的修订、充实、更新 [2]周敬治,张晓青.数字信息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9:100—103. [3]邢军,王华.现代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刊, 2oo7(3):78—80. [3]张敏霞.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的设计[J].图书馆学刊,2008 (3):128—131. [4]张彤.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 馆论坛,2006(2):176—177. 与完善,保证系统的适用性和持续性,实现系统不断的更新 和升级,以满足学校科研工作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雅.知识图书馆:理论与模式[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康敬青(1969一),女,石家庄人,本科,助理馆员,研 究方向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闫军印(1963一),男,石家庄 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 (本文责编:彭统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