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优化课堂结构 培养创新意识

2021-10-19 来源:布克知识网


优化课堂结构 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通过教育创新,以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的创新素质,塑造现代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

“文学即人学’,语文课最具有人的思想、情感、意志、才能、气质等方面的丰富内容,通过语文学习达到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必经之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趣味性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让学生的平等参与和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体验到自身潜能被发挥的喜悦,更体验到被教师肯定所带来的亲切感受,使其能尽情发挥创新能力。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如:自己设计版面办报;自己写新闻、演说;讲故事、复述课文。也可以介绍对话,轮流值日报告,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2.引导学生多渠道积累知识。

“创意的出现看似突兀,却不乏过去的基础”这句话强调了积累知识的重要性。平时,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好片断,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勤写日记,自觉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鼓励学生剪贴,把自己所写的作文装订成集,并设计多姿多彩的封面,还可以鼓励学生设立一个成长袋,把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习作,画得最好的一幅画等等装进成长袋,以此激发学生乐于积累知识。

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课堂上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和设想,把学生的思考纳入框定的轨道,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题地位。最终把教育过程变为简单的训练过程,甚至是“刺激——反应——过程”这一简单模式,结果扼杀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和他自身的心理倾向相协调时,人的发展也相对加速。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这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动机的基础,而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前提。教师应当用自己的广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可亲的语言、得体的教态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要爱护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学生做到读

有所思,读有所得,读有所创。在教学中经常做到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摒弃那种“一言堂”容不得学生发问的做法,打破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教师和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对知识的探索。教师要善于拨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激情、兴奋的状态中以促发创新意识,唤起潜在的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和探索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看到,教师在分析作品时,提出一个个问题,学生一个个地回答,这种师生问答几乎成了一个模式。但这种做法如果成了一种模式,很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问题,从而丧失创新的能力。好的文章一般不会平直浅露而是含蓄蕴藉,往往留下许多未定点给读者去补充,它们是课文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应设计情景,巧妙引导学生去填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善疑,对学生的想像力、创造性思维,也大有裨益的。

学生的疑问一般有几种情况:一是在学习新知识时有不理解的东西;二是对外来信息由疑意,同自己的知识产生矛盾;三是在探求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但不知对否,希望被证实。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这三种情况常常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接受——生疑——思考——探究——证明”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善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上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善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是适应时代对开拓型人才的需要。

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小学生思维已具有独特性、批评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他们对一切事物和现象都能够用观察、对照、比较、思考、综合的思维方法作出一定的论断。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教师应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针对现行课堂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的现象,教师应努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质疑情境,启发学生质疑,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然后耐心地听取和解答学生问题。

五、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象活动,人就不可能有创造。课文中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想象即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具有新颖、独创、奇特的特点。想象力丰富与

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新能力的高低。从这个训练中,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很好的训练,个性也得到张扬,激活了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教师也要不断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激情和勇气。

总之,语文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