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长安
周恩来红军小学 马婧
少时读《世说新语·夙惠》篇,很喜欢其中的一个典故“举目见日,不见长安”。“长安”,这个寓意“长治久安”的美好名字,在几岁的晋明帝口中,让人读懂了一份眷念思慕,一份家国情怀。
后来读史,史册中的长安更像一个标志:十三朝古都人文荟萃,五千年文化物象丰盈。君主们在这里成就了王权霸业,名士们在这里咏出了千古风流。同时长安也见证了封建王朝太多的兴衰荣辱,见识了世间儿女太多的悲欢离合。 长大后,我所了解的长安,更多出自于诗人的笔下,那字里行间包含了无数的寄托与向往。古城长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于灞桥的烟柳、南山的秋色,还有少女的柔情以及侠士的豪气等,都被载入篇章,浓墨重彩,百世流芳。 君不见,杜牧官道旁的回首——“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君不见,岑参边塞外的思念——“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君不见,孟郊登科后的酣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君不见,李白忧国时的感伤——“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失意时,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孤寂时,是“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离乱时,是“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悲苦时,是“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豪迈处,挥剑长歌一曲:“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相思处,低眉长叹一声:“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安,有着最美的四时风景,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那是
——“迢迢青槐街,相去八九坊”;那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那是——“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长安,有着最欢快的节日氛围,那是上元夜的花市如昼:“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那是寒食期的策马逐球:“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那是清明日的斗鸡嬉戏:“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那是上巳节的丽人出游:“好花皆折尽,明日恐无春”;那是端午节的彩绦罗衣:“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那是七夕节的斗巧红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九月初九重阳日:“上苑初开露菊,芳林正献霜梨”,除夕守岁元日至:“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 “忍话旧游新梦,三千里外长安”。我还未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时,祖祖辈辈们就已经喊着它的名字在烟火喧嚣的尘世间浮沉着……几千年后我来了,所有的一切皆已尘封于史册,堙没于时光,我只能从这些流传的诗话中感受他们曾经的生活。我怀念那时的盛世长安,我置身于今日的长安城内,寻寻觅觅,跨过清澈的护城河,穿过对称的街巷,走过高耸的座座城门,摸过古老的片片砖墙……漫步于曲江池畔,我听见太白的不羁之语:“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立于骊山秦陵之侧,我感受到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的气魄;徘徊于大明宫的遗迹之上,我看见了杨玉环的曼舞轻歌:“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那句最浪漫的爱情宣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脍炙千年,让《长恨歌》这个故事更加缠绵悱恻…… 天色将晓,星残雁渡,是赵承佑的“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黄昏时分,驱车踏古,是李义山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夜幕降临,情弥月下,是李青莲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城已经飞起了落花,东风吹动柳枝袅娜摇曳。我想:也许,某个地方的某一小处,依旧还是当年祖祖辈辈们在时的模样。我们体内流动的血脉,
就像那壶口的黄河水,奔流到海,生生不息,我溯源而来,侧耳倾听——中华民族的魂魄在这里跳动,让人肃然起敬。 秦中自古帝王州。曾经的长安是中国极盛的象征——“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曾经的长安向世界展现了巍巍中华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长安的诗篇说不尽、道不完,它们已渐渐凝聚为华夏文明的缩影,雍容而典雅,华丽而恢宏,始终以传承的姿态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律动。诗在,长安便在——举目见日,亦见长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