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综合病区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2022-08-16 来源:布克知识网
综合病区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摘要】目的 探求控制综合病区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针对综合病区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防控措

施。结果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院内感染管理,可有效控制综合病区院内感染。结论 加强和规范院内感染管理是降低及控制综合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综合病区 院内感染 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383-02

近年来,控制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加强病室的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是一所专科医院转型的综合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均在一个病区即综合病区。所以,控制院内感染管理的任务更加艰巨。为此,医院成立了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预防监控措施,强化院内感染各环节的管理。

1 综合病区存在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空气的污染 病室内空气不洁净,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使致病微生物在空气中漂浮,造成空气污染 ,引起呼吸道感染 。

1.2 患者的病情和病种 由于是综合病区收治病人的病种复杂,加之住院患者多是老年人,极易引起交叉感染。

1.3侵入性操作及医疗用品的污染 由于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不强,在进行无菌操作时污染了用于患者的药品及器械。如临床上常见的泌尿系统感染,输液反应都与护理操作有关。

1.4 非医疗用品的污染 如床单,被子,褥子,枕心、钥匙串等,在临床上反复使用,很容易造成院内感染。

1.5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手是最容易被污染,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特别是大查房时不进行手的消毒,手上的致病微生物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一个方面。

1.6 体温计和血压计的污染 体温计和血压计使用频率高,又很难做到一用一消毒,很容易造成院内感染。 2 原因分析

2.1 病室内空气质量差 由于每个病室安装的是独立空调,使用时门窗密闭,病室内空气不流通。陪护探视人员多,手术患者的治疗管道多,医护人员进出频繁,加之通风不良造成更多污染空气的机会。再加上病室改造时多从居住条件改善上考虑,而忽略通风窗、排气孔、空气消毒机等相关改善空气流通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硬件建设。造成病室内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2.2 院内感染意识淡薄 医护人员对控制院内感染认识不足,主要表现为给新病人分配床位时首先考虑男女而没有顾及病种,极易造成院内交叉感染。无菌观念不强,极少数医务人员在进行无菌操作时不带帽子,口罩和手套,忽视了无菌操作,造成感染。如给患者伤口换药时,口罩帽子手套都未带就操作。还有进行消毒时,消毒物品未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未达到消毒效果,就使用于临床。 2.3护理操作用品消毒不严格 浸泡用消毒液有的是护士自己配制,浓度达不到稳定标准。护理用品消毒后没有按规定进行监测,反复使用造成污染的机会也多。

2.4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接触传播最为常见,其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医务人员主要时是没有重视手也是污染的重要环节,故在做

各种治疗及护理中,清洗,消毒不彻底。因此,做好医护人员手的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2.5 钥匙串的污染 医护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使用钥匙是最多的,由于工作的便利乱丢乱放,从一个病室到另一个病室细菌数量最多,因此,钥匙串造成的院内感染也是不容忽视的。

2.6 体温计和血压计的污染 浸泡体温计的消毒液未及时更换,血压计使用频率高时未达到消毒时间就给患者使用。大大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 3 控制院内感染的管理

目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首要问题,有关感染知识的培训,

病室空气、护理用具、非医疗器械的消毒及监测制度的落实等,对预防院内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管理措施为以下几点:

3.1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广大医护人员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视程度,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知识的培训;同时,对非医护人员也要进行教育,如:病室内卫生员、护工。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掌握控制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落实,使其变为自觉行动,防患于未然。

3.2 病室的管理 由于本院的特殊性,来院就医的患者基本上是附近居民,有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做完治疗后经管床医生允许回家休息,这些病室在下午或晚上先行紫外线消毒,再开窗通风。患者出院后再终末消毒处置,暂空半天即可收新病人。一直在院居住的患者在夏、冬季要注意开窗通风,1-2 次/ d,0.5h /次出院后病室再行终末消毒,一般会按病种暂空一天或一天半。新入院病人安排床位主要按病种和病情安排病室,打破了按男女安排病室的管理方法,不会引起交叉感染的病种可安排在一起,如高血压和糖尿病。对于同一病室上一批是轻症患者下一批重症和轻症均可居住,与之相反如果上一批是重症患者下一批只能收轻症患者,这样可以相对提高病室的消毒和通风时间,有效控制病室的交叉感染。 3.3 护理用具的消毒 临床上一次性治疗物品已广泛应用,从根本上避免了交叉感染,但还有未被一次性物品取代的用具必须严格消毒,氧气湿化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的消毒要落实到位。湿化瓶用0.5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min,2 次/周,清洗擦干备用。血压计、听诊器在每个患者使用后用乙醇擦拭,HBsAg 阳性患者使用后用0.5 有效氯溶液擦拭。体温表应每人专用,用75 乙醇浸泡消毒30 min,2 次/周。

3.4 医务人员手的消毒 用流动水洗手,双手充分浸泡,肥皂均匀涂抹手掌,手背,手指,指缝,按六部洗手法正确洗手。在病室查房或做治疗时每换一个病人都要用手消毒液擦拭。

3.5 非医疗用品的消毒 主要是床单位的消毒,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用0.5%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 物体表面、桌椅、门窗、墙壁及地面用0.5%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1 次/周;平时每日用清水擦拭,彻底清除感染,通风换气使空气新鲜,然后进行空气消毒。

3.6 医疗废物的管理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定,有专人负责收集,放于专用废物垃圾箱,减少了职业暴露及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建立专用登记簿,对医疗废物转运实行双签名交接,使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化。

3.7 严格落实监测制度 科室要制定出定期、定时消毒监测制度,每月对病室进行1 次空气细菌培养、检测室内空气菌落数,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监测每月1 次;医疗用具、非医疗用具消毒监测每周1 次;紫外线灯监测每季度1 次,

对不合格的灯管立即更换。并要有详细的监测登记制度。

控制院内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充分体现医院管理水平 。我们要加强病室消毒管理工作,不断降低院内感染率,提高医院医疗管理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