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间距最大的面。
答案:在面心立方中,当(hkl)不全为奇数或不全为偶数时,有附加面 因此:d100 = 1/2×a/(12+0+0)1/2 = 0.5a
d110 = 1/2×a/(12+12+0)1/2 = 0.354a d111 = a/(12+12+12)1/2 = 0.577a
K100 = [1/4×4 + 1] πr2 / a2 = 0.785
K110 = [1/4×4 + 1/2×2 ] πr2 / 21/2a2 = 0.555
K111 = [1/6×3 + 1/2×3 ] πr2 / [ 31/2/4×21/2a2 ]= 0.907
2.6.2 试证明理想密排六方结构的轴比c/a=1.633。 答案:h = (3/4)1/2 a
且:d = [(c/2)2 + (2h/3)2]1/2 = (c2/4 + a2/3)1/2 由于密排六方中:d = a 故 c/a = (8/3)1/2 = 1.633
2.6.3 Ni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为r=0.1243 nm,试求Ni的晶格常数和
密度。
答案:a = 4r/21/2 = 4×0.1243/1.4142 = 0.3516 nm
-
ρ = 4Ar/(a3×NA) = 4×58.69 / [(3.516×108)3×6.023×1023] = 8.967 g/cm3
2.6.4 Mo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结构,其晶格常数a=0.31468nm,试求Mo的原子半径r。 答案:a = 4r/31/2 因此,r = 0.1363 nm
2.6.5 Cr的晶格常数a=0.28844nm,密度为ρ=7.19g/cm3,试确定此时Cr的晶体结构。 答案:ρ = nAr/(a3×NA)
计算得:n = 1.9977 ≈ 2,故为体心立方
3.5.1 若将一位错线的正向定义为原来的反向,此位错的柏氏矢量是否改变?位错的类型性
质是否变化?一个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类型是否相同?
答案:将一位错线的正向定义为原来的反向,此位错的柏氏矢量将反向,位错的类型性质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类型可以相同,即伯氏矢量与位错环垂直,都为纯刃位错;除了这种情况以外,一个位错环上各点位错类型处处不同。
3.5.2 有两根左螺旋位错线,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他们无限靠拢时,总能量为多少? 答案:位错能量为E1,则其伯氏矢量为(E1/k)1/2;当他们无限靠拢时,合成后的位错为2(E1/k)1/2,则其能量为k×[2(E1/k)1/2]2 = 4 E1
3.6.1 Nb的晶体结构为bcc,其晶格常数为0.3294nm,密度为8.57g/cm3, 试求每106Nb中
所含空位数目。
答案:设空位之粒子数分数为x, Ρ=[2(1-x)Ar]/[a3NA]
--
x = [2Ar-ρa3NA]/ 2Ar = 1-[8.57×(3.294×109)3×6.023×1023]/[2×92.91]= 7176.6×106 因此,每106Nb中所含空位数目为:7176.6个
3.6.2 若fcc的Cu中每500个原子会失去一个,其晶格常数为0.3615nm,试求Cu的密度。
1)63.54500答案:8.915 g/cm3 8323(3.61510)6.023104(13.6.3 在Fe中形成1 mol空位的能量为104.675kJ,试计算从20℃升温至 850℃时空位数目
增加多少倍?
答案:X2/X1 = exp(-Q/RT2+ Q/RT1)=exp[-104675/(8.31×1123) + 104675/(8.31×293)] = e31.8
3.6.4 由600℃降至300℃时,Ge晶体中的空位平衡浓度降低了六个数量级,试计算Ge晶
体中的空位形成能。
答案:X2/X1 = exp(-Q/RT2+ Q/RT1) = 106 T2 = 873 K, T1 = 573 K, R = 8.31 Q =
3.6.5 有两个被钉扎住的刃型位错A-B和C-D,他们的长度x
相等,且具有相同的b大小和方向(图3-2)。每个位错都可看作F-R位错源。试分析在其增值过程中两者间的交互作用。若能形成一个大的位错源,使其开动的c多大?若两位错b相反,情况又如何?
答案:两位错在外力作用下将向上弯曲并不断扩大,当它们相遇时,将于相互连接处断开,放出一个大的位错环。新位错环的长度为5x,则开动该位错环的临界切应力为Gb/5X。 若两个位错伯氏矢量相反,当他们扩大接近时将相互排斥,从而使位错受阻,并使位错环形状发生变化。随着位错环的不断扩展,斥力越来越大,最后将完全抑制彼此的扩展而相互钉扎。
4.6.1 一块含0.1%C的碳钢在930℃渗碳,渗到0.05cm的地方碳的浓度达到0.45%。在t>0
的全部时间,渗碳气氛保持表面成分为1%,假设 D = 2.0×10-5exp(-140000/RT) (m2/s),
(a) 计算渗碳时间;
(b) 若将渗层加深一倍,则需多长时间? (c) 若规定0.3%C作为渗碳层厚度的量度,则在930℃渗碳10小时的渗层厚度为870℃渗碳10小时的多少倍? 答案:(a)由Fick第二定律得:s(s0)erf(x2Dt)
两边同除合金密度,得: wws(wsw0)erf(计算得:t
1.0×104 (s)
x2Dt)
(b) 由关系式xADt,得:x1AD1t1,x2AD2t2
2x2Dt两式相比,得:222
D1t1x1当温度相同时,D1=D2,于是得:t2=4×104 s
2x930Dt (c) 222
x870D1t1 因为: t930 = t870, D930 = 1.67×10-7 (cm2/s)
D870 = 0.2 × exp(-140000/8.314×1143) = 8.0 × 10-8 (cm2/s)
2x930Dt所以:2221.45 倍
x870D1t1
4.6.2 有两种激活能分别为E1=83.7KJ/mol和E2=251KJ/mol的扩散反应。观察在温度从25℃
升高到600℃时对这两种扩散的影响,并对结果作出评述。 答案:
由DD0exp(Q)得: RTD8738370011exp[()]4.6109 D2988.314873298D87325100011exp[()]9.51028 D2988.314873298对于温度从298K提高到873K,扩散速率D分别提高4.6×109和9.5×1028倍,显示出温度对扩散速率的重要影响。当激活能越大,扩散速率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大。
4.6.3在一个富碳的环境中对钢进行渗碳,可以硬化钢的表面。已知在1000℃下进行这种渗
碳热处理,距离钢的表面1 mm处到2 mm处,碳含量从5at%减到4at%。估计在近表面区域进入钢的碳原子的流入量J(atoms/m2s)。(γ-Fe在1000℃的密度为7.63 g/cm3,碳在γ-Fe中的扩散常数D0=2.0×10-5 m2/s,激活能Q=142 kJ/mol)。 答案:
首先求出单位体积铁的原子数:
X=7.63×[(6.023×1023)/55.85]=8.23×1022原子数/cm3
可以近似认为(碳原子数+铁原子数)=铁原子数,则
(0.050.04)(8.231022)8.231021/cm4 x0.10.2而D=D0exp(-Q/RT)=2.98×10
根据菲克第一定律:
-11
m2/s
JDdD2.451019/cm2s dxx
4.6.4 含0.85%C的普碳钢加热到900℃在空气中保温1小时后外层碳浓度降到零。(a) 推导
脱碳扩散方程的解,假定t>0时,x=0处,ρ=0。(b) 假如要求零件外层的碳浓度为0.8%,
r-7
表面应车去多少深度?( Dc = 1.1×10 cm2/s)
答案:答案:a) 由Fick 第二定律:A1exp()dA2
02由初始条件, t=0,x≥0,ρ=ρ0 得:x2Dt
由边界条件, t > 0,x=0,ρ=0;x=∞,ρ=ρ0 得:A2 = 0
联立方程,解得:A120
代入通解,得:202exp()d0erf() 0同除以密度,得:ww0erf() (a)
代入数据:0.800.85erf(x2Dt)
得:x = 0.055 cm
4.6.5 在950℃下对纯铁进行渗碳,并希望在0.1 mm的深度得到0.9 wt%的碳含量。假设表
面碳含量保持在1.20 wt% ,扩散系数Dγ-Fe=10-10 m2/s。计算为达到此要求至少要渗碳多少时间。 答案: 由题意,
wsw1xerf()
wsw02Dt代入数据,计算得:t = 327 s
5.6.1 已知平均晶粒直径为1 mm和0.0625 mm的-Fe的屈服强度分别为112.7 MPa和196
MPa,问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 mm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多少? 答案:由
s0kd
12代入数据,联立方程,解得:σ0=84.935 MPa, k = 0.878
因此,平均晶粒直径为0.0196 mm的纯铁的屈服强度为:σ0=283.255 MPa
5.6.2铁的回复激活能为88.9 kJ/mol,如果经冷变形的铁在400℃进行回复处理,使其残留加
工硬化为60%需160分钟,问在450℃回复处理至同样效果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
由
t1Q11exp(()) t2RT2T1代入数据,得:t2 = 59 min
5.6.3已知H70黄铜(30%Zn)在400℃的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1小时,而在390℃完成再
结晶需要2小时,试计算在420℃恒温下完成再结晶需要多少时间? 答案:
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故再结晶速率:RAexp(一体积分数所需时间t成反比,即 R
因此,Bexp(即:
Q),而再结晶速率和产生某RT1tQ), RT1tt1tQQQQexp();1exp() t2RT2RT1t3RT3RT1代入相应数据,得到 t3 = 0.26 h
5.6.4 已知纯铁经冷轧后在527℃加热发生50%的再结晶所需的时间为104s,而在727℃加
热产生50%再结晶所需时间仅为0.1s,试计算要在105s时间内产生50%的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为多少度? 答案:
再结晶是一热激活过程,故再结晶速率:RAexp(一体积分数所需时间t成反比,即 R
因此,Bexp(即:
Q),而再结晶速率和产生某RT1tQ), RT1tt1tQQQQexp();1exp() t2RT2RT1t3RT3RT1代入相应数据,得到 T3 = 769 K
5.6.5 已知Fe的Tm=1538℃,Cu的Tm=1083℃,试估算Fe和Cu的最低再结晶温度。 答案:Fe的Tm=1538℃=1811 K,Fe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0.4×1811=724 K=451℃ 同样,Cu的Tm=1083℃=1356 K,Cu的最低再结晶温度为0.4×1356=542 K=269℃
5.6.6 设有1 cm3黄铜,在700℃退火,原始晶粒直径为2.16×10-3 cm,黄铜的界面能为0.5 J/m2,
由量热计测得保温2小时共放出热量0.035 J,求保温2小时后的晶粒尺寸。
答案:设保温2小时共放出热量0.035 J是晶界总面积减小而释放的能量。而单位体积界面面积S和截面直径d之间存在S=d/2的关系,因此 由Q(22),代入数据,得:d2=3.9×10-3 cm d2d17.6.1 Mg-Ni系的一个共晶反应为:L(23.5Wt.%Ni) α(纯镁)+Mg2Ni(54.6Wt.%Ni)。设C1
为亚共晶合金,C2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的先共晶相的重量分数相等,但C1合金中的α相总量为C2合金中的α相总量的2.5倍,试计算C1和C2的成分。 答案:根据已知条件,由杠杆定律得:
C1合金的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为α先=23.5C1
23.5C2合金的先共晶相的质量分数为Mg2Ni先=C223.5
54.623.5由题意,α先=Mg2Ni先,即23.5C1C223.5 (1)
23.554.623.554.6C1 1令C1中α相总量为总,则总=154.654.6C2 2C2中α相总量为总,则总=254.6由题意得,54.6C154.6C22.5 (2)
54.654.6联立方程(1)和(2),得:C1=12.7%,C2=37.8%
7.6.2 假定我们在SiO2中加入10at%的Na2O,请计算氧与硅之比值。如果O:Si≤2.5是玻璃
化趋势的判据,则形成玻璃化的最大Na2O是多少?
答案:(1) 根据题意,合金中有90at%的SiO2和10at%的Na2O,则氧与硅之比值为: W(O) :W(Si)=(0.9×2+0.1×1):(0.9×1)=2.111 (2) 设Na2O的最大含量为x,则SiO2的含量为1-x 由W(O) :W(Si)=[2 (1-x)+x]:(1-x) ≤2.5,得 x≤1/3
7.6.3 根据Fe-Fe3C相图,分别求2.11%C,4.30%C的二次渗碳体的析出量。 答案:由相图可知奥氏体含碳量为2.11%时,二次渗碳体的析出量最大。 含碳量为2.11%时,Fe3C2.110.7722.6%
6.690.77 含碳量为4.3%时,合金首先生成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组织,然后再由奥氏体析出二次渗碳体,因此,Fe3C6.694.32.110.7711.8%
6.692.116.690.777.6.4 根据所示Pb-Sn相图:(1)计算该合金共晶反应后组织组成体的相对量和组成相的相
对量;(2)计算共晶组织中的两相体积相对量,由此判断两相组织为棒状还是为层片状形态。在计算中忽略Sn在相和Pb在相中的溶解度效应,假定相的点阵常数为Pb的点阵常数aPb = 0.390nm,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每个晶胞4个原子;相的点阵常数为-Sn的点阵常数aSn = 0.583nm,cSn = 0.318nm,晶体点阵为体心四方,每个晶胞4个原子。Pb的原子量207,Sn的原子量为119。
答案:(1)合金发生共晶反应后的组织组成物为初和(+)共,各自的含量为:
初=(61.9-50)/(61.9-19)=28% 则(+)共=72%
合金发生共晶反应后的相组成物为和,各自的含量为: =(97.5-50)/(97.5-19)=60.5% 则=39.5%
(2)相的晶胞体积为:V1=aSn2 cSn=0.0593 nm3
每个晶胞有4个原子,则每个原子占据的体积为V1/4=0.01483 nm3 相的晶胞体积为:V2=aPb3=0.10808 nm3
每个晶胞有4个原子,则每个原子占据的体积为V2/4=0.02702 nm3 在共晶组织中,相和相各自占质量分数为:
共=(97.5-61.9)/(97.5-19)=45.35%
则共=54.65%
该共晶组织共有100g, 则其中共=45.35g,共=54.65g 则共的体积为45.35/207 ×NA×0.01483=0.00325NA 共的体积为54.65/119 ×NA×0.02702=0.01241NA 得共/(+)共=20.75%
即共相占共晶体总体积的20.75%。由此可见,该共晶组织应为棒状。
8.6.1 已知A、B、C三组元固态完全不互溶,成分为80%A、10%B、10%C的O合金在冷
却过程中将进行二元共晶反应和三元共晶反应,在二元共晶反应开始时,该合金液相成分(a点)为60%A、20%B、20%C,而三元共晶反应开始时的液相成分(E点)为50%A、10%B、40%C。(a)试计算A初%、(A+B)%和(A+B+C)%的相对量。(b)写出图中I和P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oa806050% Aa10060Ao10080 L%=50%
Aa100604020(AB)%=50%25%
400200(ABC)%=L%25%
4020答案:(1)A初%= (2)Ⅰ合金:B+(A+B+C)共晶
P合金:(B+C)共晶+(A+B+C)共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