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名称 14.3因式分解 张万珍 课时 1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14.3因式分解 基本信息 执教者 所属教材目录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基础,在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函数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教材分析 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概念和原理,而且又为后面继续学习因式分解作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整式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是由整式乘法到因式分解是 一 个互逆过程。学生对这个转变还需要一个重新认识,老师要多加引导。 知识与能力①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② 掌握从整式乘法得出因式分解的方法. 目标 ① 培养分工协作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用过程与方法数学语言的能力. ②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并向学生目标 教学目标 渗透对比、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①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情感态度与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价值观目标 ② 体会事物之间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从而初步接受对立统一观点 重点 因式分解的概念; 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并能意识到可以运难点 用整式乘法的一系列法则来解决因式分解的各种问题 本节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探讨和交流进行教学,即以探究研讨法教学重难点 教学策略与 为主,结合讲练结合法、谈话法等展开教学.为让学生体验因式分解概念产生的过程;以及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相结合,促进学生设计说明 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主动暴露思维过程,及时得到信息的反馈。我采用对比、类比、尝试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看谁算得快 (一) 设置问题,以趣激情 若能利用短短几分学生思考回答 钟时间,在刚开始就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围绕几个问题展开,在积通过讨论质(1)32014-5×32013+6×32012 (2)1001-999 22(5分钟) 问:你是怎么做?依据是什么? 逆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这是哪方面的知识呢? 位学生都能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填空 积极动脑思 以旧探到新知生长点,考,参与到 2(1) x+x =x(x+1) 把数的有关知问题的解答新,引出识正迁移到式,中来,享受(2) x 2-1= (x-1)(x+1) 成功的喜课题 由学生自己给悦.在愉悦问:这是一种什么运算?(整式乘法) (10分钟) 出因式分解的中引出新课 名称,引出课内容. (二) 1、回忆 极的状态下,用疑,使每一类比的方法,找题, 请把下列多项式写成整式的乘积的形式 (1)x2x _________ 过尝试教学,引导学学生由整式的乘生主动探法的计算逆向得求,造求学生自主学习到因式分解(提公的积极势因式法)学生讨态,通过一论、发言对因式分定的练习,解,特别是提公因达到知觉水平上的运式法的认识、理用,加深学解、看法,并总结生对因式分出因式分解、提公解概念的理因式法的定义。 解,从而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一学生应用提公因步理解提公式法共同完成例因式法进行题。 因式分解。 (三) 2(2)x1=_________ 探究新知 [生]根据整式乘法和逆向思维原识 理,可以做如下计算: (10分钟) )(1)x2xx(x1 2 (2)x1(x1)(x1) 问:观察“回忆”与“探究”,你能发现什么吗? (四) 应用新知(5分钟) 例题学习: P166例1、例2(略)
1.P167练习; 2. 看谁连得准 x2-y2 (x+1)2 课堂练习9-25 x 2 y(x -y) x 2+2x+1 (3-5 x)(3+5 x) (12分钟) xy-y2 (x+y)(x-y) 3.下列哪些变形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2(1)(a+3)(a -3)= a-9 2(2)a-4=( a +2)( a -2) 22(3)a-b+1=( a +b)( a -b)+1 (4)2πR+2πr=2π(R+r) (五):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使教师能全面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意义的理解是否到位,以便教师能及时地进行查缺补漏。 课堂小结 2分钟 从今天的课程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明白了哪些道理? 布置作业 1分钟 课本P170习题的第1、4大题。 15.4.1提公因式法 例题 板书设计 1.因式分解的定义 2.提公因式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类比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在数学过程设计中,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景引入,从生活场景中提炼数学知识,设置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最后又运用新知解决疑问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 2.设计问题化、发现化的“概念形成”、“探究新知”,通过“做一做”、“想一想”、“练一练”、“议一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利用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自我思考归纳总结,体会数学的价值。 3.通过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问题点评,为学生提供经验与教训,让学生能更透彻地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和化解难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