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浮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知道浮力概念及其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3)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和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的过程。
(2)尝试应用平衡力和液体压强的相关规律去解释生活中的浮力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1
(2)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规律,纠正对浮力一些片面的认识。
(3)通过参与实验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二、课时安排
2课时
三、教学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四、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图片。(包含:海洋中巨大的冰山能在水上漂浮,鸭子游水、轮船漂在水面上、死海不死现象等)
【思考】播放相关图片时,提出思考问题:
2
鸭子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水,航母能够在海面上劈风斩浪,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死海里为什么不会下沉?是什么力量把它们托起来的?同学们猜想这里面可能蕴含着什么知识呢?
( 学生可能提到了一个新词“浮力”)。浮力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浮力。(板书:浮力)
(二)讲授新课
1.浮力
演示:把木块在水中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木块上升,引导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观察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3
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学生观察弹簧秤力计的示数变化。(用弹簧测力计测铝块在空气中重力,再将铝块浸入水中,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铝块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教师并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举特例来分析:长方体浸没在水中的受力情况。
长方体浸没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的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
思考:水给它们的压强大小是否相等?(相等)
水给它们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有什么关系?(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所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个面的表面积相同,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更大。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
4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
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教师讲解:桥墩浸在水中,桥墩受浮力作用的吗?
根据 F浮=F向上—F向下,桥墩底部没有水, F向上=0,所以F浮=0,即桥墩不受浮力作用。
2.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1)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2)同学们都知道“死海不死”,请联系死海的特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在做以上的实验时学生可能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的重力、物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形状、深度、液体的密度等因素有关系。
5
学生进行实验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
小组讨论验证猜想的办法,并把验证猜想的任务分摊到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只验证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如何控制变量。验证猜想的方法有:
a.利用“称重法”测量浸没于水中不同深度的石块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时所处的深度是否有关。
b.利用“称重法”测量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时所受浮力的大小,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
c.利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同一个石块浸没水中和浸没酒精中所受浮力大小,验证浮力大小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d.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两个不同的形状,然后用“称重法”分别测量它们浸没到水中的浮力大小,从而看出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
总结各小组的验证结论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时所处的深度、物体的形状无关。
总结: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的深度等因素无关,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6
(三)重难点精讲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四)归纳小结
1、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2、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浮力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
1、浮力
浮力的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公式: F浮=F上-F下
2、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7
(2)液体的密度
七、作业布置
1、同步练习册
2、预习下节到学案
八、教学反思
从经验,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猜测避免猜测的盲目性。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及实验的自主选择,避免“整齐划一”,保证多样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教师在应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猜测的“意外”,如:猜浮力与深度有关等。学生并没有从生活中或已有的经验出发,这样猜测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此时教师可加以引导。
不足之处也很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时,当学生猜与深度关系时,可用学生分组实验来代替教师的演示;学生说完自己看法时,没有及时的形成或结果型激励评价等等。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