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梁启超: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现代第一人

2021-10-22 来源:布克知识网
2012年5月 图书馆论坛 May,2012 第32卷第3期 Library Tribune Vol_32 No.3 梁启超: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现代第一人 戴丽琴 ,彭树欣 ,柯 平 (1.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天津300071;2.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摘要]梁启超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建立现代学科的开创性意义。他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 的现代第一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目录学史的现代研究体系和研究 规范,二是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原则和目录的功用,三是对导读书目的研究有较大的开拓,四是其研究方 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研究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梁启超;古代目录学;目录学史;导读书目;现代目录学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167(2012)03—0190—04 1 引言 史的书中梁启超的名字不是被淡忘就是被淡写②,这 梁启超(1873—1929)在目录学研究上取得了显 和历史事实是不相符的。因此,本文意在专论梁启超 著的成就,不仅早期为宣扬西学而编撰了《西学书目 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贡献,确定其在目录学研究 表》,开创了新的图书分类体系,而且晚期(20世纪 史上的地位,以期给予修古代目录学史者些许参鉴。 20年代)为推扬国学而又致力于中国古代目录学的 2梁启超在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上的开创 研究,编撰了《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书法》、《要籍 解题及其读法》、《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 性贡献 《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官录及史志》、《戴东原著 梁启超接受的目录学教育,首先是中国古代目录 述纂校书目考》、《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等。在梁 学。他最早接触的目录学书是张之洞的《书目答问》, 启超的目录学研究中,尽管《西学书目表》影响很 后又用力学习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此他在早 大,但古代目录学研究却是他用力最勤、最多的方 年的西学书目研究中,就已融进了古代目录学的内容 面,且成就也相当高。关于此,学界对此虽有一定论 述,但是并不充分。 (如提要、读书法、导读意识等)。在晚期,梁氏用现 迄今为止,学界论述梁启超的目录学成就和贡 代学术的理念和方法对古代目录学进行了开创性的研 献,或者以西学书目为主题;或者整体言之,以西学 究,可谓是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现代第一人③。 书目为重点,兼论中学书目,且二者之间的联系没有 今在前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略加整理,总结其 被给予足够的和必要的关注①。而专论梁启超的古代 主要贡献如下。 目录学研究的文章尚无,且其在古代目录学史研究上 2.1 现代研究体系的建构和研究规范的确立 的开创者地位也未明确。在当今诸多中国古代目录学 梁启超首次对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作全面的研究, ①艾露:《梁启超目录学思想与实践研究综述》,《北京图书馆馆刊》1999年第1期,第n5一l19页;彭树欣:《梁启超文献学思想研究综 述》,《图书馆论坛》2007年第2期,第175—177页。 ②乔好勤:《中国目录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余庆蓉,王晋卿:《中国目录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彭斐章主 编《目录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③按:研究者一般将梁启超视为近代人物,实际上梁启超的学术活动一直延续到1929年,并且最后十年成果丰硕,并有较大的影响,其 古代目录学研究也在这一时期。而这最后十年,按照通行的时段划分,属于“现代”(1919—1949),而非“近代”(1840~1919)。故 称梁启超为“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的现代第一人”,而不称“近代第一人”。 】9O 2012年5月 图书馆论坛 May,2012 第32卷第3期 Library Tribune Vo1.32 No.3 建构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确立了大致的研究 2.2古代目录学原则和功用的总结 规范。其代表作即《中国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 梁启超在对佛经目录的研究中总结出目录学的两 这一著作计划包括官录及史志、跋释及鉴别、藏目及 大原则。他充分肯定佛经目录对已佚之书设置“存 征访、部分别录、载籍掌故等五部分。此乃欲建构关 目”、“有目阙本”之录,所谓“搜采遗逸甚勤”。瑚 , 于古代目录学史研究的宏大学科体系,惜只完成了第 并因此提出“抱残守缺,确是目录学家应有之态 一部分。然仅就已完成的部分看,其内在体系是相当 度”㈣ 的原则。在研究佛经目录唐代道宣的《大唐内 完善的。此书所说的“官录”是指历代中秘书之目 典录》时,粱氏又总结出另一重要原则,他说:“道 录,官署及官立学府藏书目录也附于此。“史志”是 宣录中最有价值之创作,尤在‘众经举要转读录’一 指各正史艺文志、经籍志,后世学者所作的补志及考 篇。该佛典浩如烟海,读者本已穷年莫殚,加以同本 证笺释补缀也附于此。私人所编的目录,凡作为各正 异译,摘品别行,叠屋支床,益苦繁重。宣公本篇, 史艺文志的蓝本和先驱的,如阮孝绪《七录》,毋煲 于异译别行诸经,各择其最善之一本以为代表……其 《古今书录》,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也附于各相 裨益于读者实不少,著书足以备读者之顾问,实目录 应的史志之前。 。因此,梁氏这一研究的范围,包 学家最重要之职务也。。 ” 括了中国目录学史的主要部分,大致勾勒出了其发展 在对官修目录和史志目录的研究中,梁启超把目 轮廓。在这一研究中,时间早至汉代(如《汉书艺文 录学研究和考察各时代图书史、学术史联系起来,从 志》)晚至近代(如1904年吴士鉴的《补晋书经籍 而总结出目录的四大功用。其一,“载籍浩博,决非 志》、1925年黄任恒的《补辽史艺文志》等),类型从 一人之力所能尽藏、所能尽读。流览诸录,可以周知 综合性的(如《七略》、《晋中经新簿》等)到专科性 古今著作之大凡,有解题者,读其解题,虽未睹原 的(如佛经目录、史志目录)、从官修的(如《群书 书,亦可知梗概”。其二,“书籍孳乳日出,亦散亡代 四部录》、《四库全书总目》等)到私撰的(如《郡斋 谢,赖有遗录,存彼蜕痕。虽器实已沦,可识其名 读书志》、《百川书志》等),数量近200种书目,梁 数。又某时代某类书实始创作或作者独多,某类书在 氏一一考证其存阙佚辑,叙述其内容体例,评论其长 某时代已寥落罕闻,或散亡最剧,综而校之,学风见 短得失,指出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并对一些重要目 焉”。其三,“稀见秘籍,识者知珍。孤微仅存,流传 录和艺文志、经籍志作了细致的研究,且总结出中国 有绪。博稽诸家著录,可以称其展转储藏之所在,按 目录学的一些优良经验。因此这一研究确立了古代目 图索骥,或整理流通,或取裁述作”。其四,“学术分 录学史研究的基本规范,为后来者起着指引的作用。 化发展,著述种类随之而日趋繁赜,辨析流别,业成 此外,梁启超对佛经目录学史的研究,也体现了 专门。门类区分,或累代递迁,或因人而异,博观互 上述特点。其《佛家经录在中国目录学之位置》是佛 校,得失斯见,循此以称学海之派分渊汇,察艺林之 经目录学史研究的第一篇。梁氏对自东晋道安《综理 莩坼条敷,知类通方,此其踬步” 。简言之,即了 众经目录》起至清代为止这1400多年来的各种重要 解古今图书的概况和图书的内容;考见各时代学术派 佛经目录,逐一进行研究,叙述其时代、作者、体 别及其流变,了解一代学术风貌;考见图书版本的流 例、主要内容,评论其特点、得失和影响… 结其理 传,以助图书的采访、整理和校勘;取便稽检,知类 论和方法上的成就。姚名达曾给予高度的评价:“自 通方,扩大资料线索。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梁启超似 尔以还,恍如敦煌经洞之发露,殷墟b辞之出土焉, 乎是继唐僧释智升后第二个全面概括古代目录功用的 目录学宫黑暗之一角,重幕骤揭而大放光明。” 其实 人,也是现代第一人。 还不止如此。中国古代佛经目录相当发达,但是在古 2.3导读书目研究的开拓 代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包括郑樵、章学诚 出于推扬传统文化的需要,梁启超对导读书目作 在内的诸多目录学大家都不曾涉及。而梁启超第一次 了较大的革新。不同于传统目录学的重书籍,梁氏的 把佛经目录作为中国目录学史的一个部分加以研究, 重点是指导读者如何阅读。 且其研究体系和方法,迄今指引学者。 首先,梁启超发展了导读书目的读书法。古代导 1 91 2012年5月 第32卷第3期 图书馆论坛 Library Tribune May,2012 Vo1.32 No.3 读书目的读书法比较简单,而梁启超的读书法则是多 维的:对某种书的简单指导和详细指导,对某类书的 指导,还有总论。《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中读 书法精细到七种:熟读成诵的;精读的;浏览的;宜 读、须读、应读、可读的;备参考的;并读的;不可 (必)读的。该书目还详细地指导如何读经、读史、 2.4现代学术方法的成功运用 中国古代目录学史内容很丰富,但理论性研究则 相对不足。梁氏用现代学术方法对其加以研究,并取 得了较大成功。其研究方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 一。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梁启超长于写史,其史的观 念和意识也常常贯注在他的学术研究中㈣。梁氏研 究古代目录,尊重历史和传统,注重目录“辨章学 术,考镜源流”的文化功能和学术功能。梁氏在研究 读子、读西书、读普通学之类的书等。譬如,读“二 十四史”“一日就书摘读……二日就事分类而摘读志 ……三日就人分类而摘读传……此外,又可就其所欲 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的时候,着重研究各书目产生的历 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 史背景、与前代各书目的关系、所取得的成就和对后 其他学者之专传。C5]”《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则近乎精 世的影响等方面。换言之,其研究结论是建立在对文 细地指导读者如何去读古代经典。这是梁启超关于读 献进行纵向和横向两种维度这样比较充分的研究基础 书法的最大创造。如梁氏用近3000字介绍读《史记》 上。下试举二例。 的准备工作和两种读法的详细要点。 对《隋志》的研究,梁启超将历史的发展线索和 其次,梁启超将解题加以革新,注重揭示书籍本 作者的逻辑思路紧密地统一在一起。他在分析了《隋 身的内容。梁启超之前的导读书籍,其解题部分主要 书》及作为其中一“志”一~“经籍志”产生的历史 是注明书的作者、版本以及简要的读书法等,对书的 情况之后,指出其所收书大略因王俭的《七志》、阮 内容本身揭示则不够重视。梁氏加以改革,提出“像 孝绪的《七录》等旧录而成,而对于佚阙者,亦分别 ‘要籍解题’或‘要籍读法’一类书,不能不谓为适 注出。接着,他介绍了其体例与前代目录的关系:其 应于时代迫切的要求”,并主张“在这条路上想替青 分四部及医方、术数隶属子部,本于苟勖;移史部于 年们添点趣味,省一点气力” 。《要籍解题及其读 子部之前,则本于阮孝绪。最后,他指出该书目是 法》的解题,对书籍的时代、作者、名称、著述旨 《隋书》“十志”之冠,其分类及排列法,自宋代晁公 意、主要内容、后人补续窜乱情况、‘读法等,都加以 武、陈振孙直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皆沿用之。 叙述,并问有考证。如关于《史记》的解题包括六个 对佛经目录史的研究,梁启超既对佛录的整个发 方面:《史记》作者之略历及其年代,《史记》的名称 展历史作了全面梳理,又对安录、佑录、宣录、升录 及其原料,《史记》著述之旨趣,《史记》之史的价 等进行重点评价,最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梁启超第 值,《史记》成书年代及后人补续窜乱之部分,读 一次总结佛经目录“有优胜于普通目录之书者数事” 《史记》法之一、之二。其中,第一、二、三、五项 是“一日历史观念甚发达”,“二日辨别真伪极严”, 属于传统解题的内容,然更为丰富,第四、六项则是 “三日比较甚审”,“四日搜采遗逸甚勤”,“五日分类 新增的。其内容之详,篇幅之大,皆是前所未有的, 极复杂而周备”,“吾侪试一读僧祜、法经、长房、道 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经典。对 宣诸作,不能不叹刘《略》、班《志》、苟《簿》、阮 此,目录学家蒋伯潜高度评价说:“解题底部分,几 《录》之太简单、太素朴,且痛惜于后此踵作者之无 全同于叙录,其精详实有甚于前人;读法底部分,对 进步也。郑渔仲、章实斋治校雠学,精思独辟,恨其 于读者更有切实的指导o C73”梁启超在继承传统解题 于佛录未一涉览焉,否则其所发挥必更有进,可断言 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担负的指导阅读的新任 也。(33334 335”如此,粱氏以佛经目录的基本事实为依 务,不断探索,寻求合适的形式而出现的书目解题新 据,未脱离其发生、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高屋 体制 。其实,这是梁启超文化传播追求的必然结 建瓴地提炼出关于古代目录学的一些基本原理。 果,因为其书目本身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内容, 而不仅仅是传播的媒介或工具,读者藉此可以简要地 3梁启超在古代目录学研究上的影响和地位 了解传统经典的一些内容,亦能进一步追踪原著依其 中国古代研究目录学的专著或专论很少。余嘉锡 指导进行阅读和研究。 。 《目录学发微》曾言:“自来有目录之学,有目录之 1 92 2012年5月 图书馆论坛 May,2O12 第32卷第3期 Library Tribune Vol_32 No.3 书,而无治目录学之书。Ⅲ ’到了现代,梁启超等一 社会变革、推扬文化,站在当前文化前沿和思想前沿, 些学者方始重视对古代目录学的专门研究。梁氏的研 二是他热爱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这些是梁启超留下 究从佛经目录开始,进而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藏 的宝贵的思想财富,将永远指引后学,嘉惠来者! 目录以及各书目的某部分。像这样专门而系统地研究 [参考文献] 古代目录学,在梁氏以前是少见的 。 [1]李国俊.梁启超著述系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自梁氏之后,古代目录学研究才引起了学界的普 社,1986:259. 遍重视,后来者踵事增华,目录学和目录学史的专著 [2]姚名达.中国目录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相继出现,形成了一股古代目录学研究高潮。20世纪 社,2002:186. 20年代,梁启超在清华讲学时,其古代目录学研究就 [3]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1. 吸引了当时身为学生的姚名达、刘纪泽等。1930年, [4]梁启超.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官录及史志[ //梁启 即梁启超逝世后的第二年,《图书大辞典簿录之部・ 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八十七.北京:中华书局, 官录及史志》发表。当时有学者指出目录学“光荣之 1989:1 2. 遗迹,正待吾人之发掘”,“迟至今日,从事编制之役 [5]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q//梁启超.饮冰室 者尚乏其人”,所以疾声呼吁:“故目录学史之纂著”, 合集・专集之七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9:11—12. “急不容缓也”。之后,目录学著作相继出现,如姚名 [6]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自序[G]//梁启超.饮 达的《目录学》和《中国目录学史》,刘纪泽的《书目 冰室合集・专集之七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9:2. 考》和《目录学概论》,余嘉锡的《目录学发微》,容 [7]蒋伯潜.校雠目录学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肇祖的《中国目录学大纲》,刘咸忻的《目录学》,汪 社,1990:128. 辟疆的《目录学研究》,等等;还产生了大量论文。这 [8]黄镇伟.解题书目与读书指导[J].大学图书馆学报, 些专著和论文,有力地促进了目录学的发展,成为中 l998(1):40. 国古代目录学进入新目录学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 L9]彭树欣.试论文化传播与梁启超导读书目的发展[J]. 图书馆论坛,2008(3):5 8. 这一学术研究的转型,梁氏是功不可没的。要言之, [1O]彭树欣.梁启超文献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 梁启超对古代目录学的研究具有开创性贡献,是中国 出版社,2010:95. 古代目录学研究的现代第一人。因此,在中国古代目 [11]余嘉锡.目录学发微[M].北京:中华书局,1963:1. 录学研究的历史书写中,梁启超当是不可或缺的! [12]黄炯旋.试论梁启超对中国目录学的贡献[G]//李 在同时代古代目录学研究中,梁启超超越同仁而 万健,赖茂生.目录学论文选.北京:书目文献出版 成为影响最深广的学者,一是他中西兼通并积极参与 社,1985:418. LIANG Qichao:the first Classical Bibliography Scholar in Modern Times in China DAI Li—qin ,PENG Shu—xin 。KE Ping (1.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of 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2.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LIANG Qichao has firstly established a modern Classical Bibliography discipline in China.He was the first scholar in this field of research in modern times and made contributions in four respects.Firstly,he creat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classical bibliography systems and principles.Secondly,he summarized the principle of classical bibliography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di- rectory.Thirdly,his reading books on the research is of great development.Fourthly,his research method was the unity be— tween history and logic. Keywords:LIANG qichao;classical bibliography;history of chinese bibliography;reading instruction-bibliography;modern bibliography [作者简介]戴丽琴(1973一),女,古典文献学博士,现在南开大学信息管理系攻读博士后。 (收稿日期]2011—09—15 ]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