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2022-05-22 来源:布克知识网
10-第二课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第2课 古罗马城的建筑艺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目标 识记 内容 古罗马城的由来 公元前6世纪罗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元前378年罗马成为“七丘之城”;罗马城的杰出建筑几乎都出现在罗马帝国时期。 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 公元80年大斗兽场建成;大斗兽场主要用于角斗士表演。 公元80年的大斗兽场是古罗马最宏伟壮观的建筑,是古罗马的象征。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 图拉真广场是罗马城内最大的广场。图拉真纪功柱是古罗马纪功柱的代表作。 雄伟的万神殿 众多的凯旋门 万神殿是至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罗马建筑。 凯旋门是罗马人推崇武力的表现。 图拉真广场是皇权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万神殿是“罗马的另一象征”。 凯旋门是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讲授法 制作图拉真广场示意图。 资料分析 问题探究 情境复现 分析大斗兽场的建筑风格。 问题发现 情境再现 罗马民族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兼容并包的胸怀。 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 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制作古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 问题探究 传统讲述 知识与能力 理解 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价值观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 情感态度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古罗马最宏伟的建筑──大斗兽场;雄伟的万神殿。 难点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科书内容需要2课时完成。建议第一课时,学习古罗马城的由来、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三个子目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雄伟的万神殿、众多的凯旋门两个子目的内容和本课书学习的小结。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将本课学习内容制作成电子版的教学课件,为学生创设如临其境的历史氛围,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本课引言概括介绍了罗马文明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罗马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及本课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刚刚学习完古代希腊的历史遗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即以旧知为新知的生长点,从心理上唤起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兴趣。

西方人一般认为他们的古典传统源于希腊,而发扬光大于罗马。希腊罗马都是他们文明的重要源头。如何看待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我们将视线聚焦到世界遗产古罗马城的建筑,从中窥视这两种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一目“古罗马城的由来”。教科书以古罗马文明发展历程为线索,概述了罗马城的建立、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和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

(1)罗马城的建立。主要介绍罗马城的起源。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意大利地图,帮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两个世纪以后,罗马城才真正形成。历史上关于罗马城的起源说法不一,教科书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母狼与婴孩的故事。建议请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的【历史纵横】,然后引导学生寻找历史传说中折射出的历史踪影,从中发现历史踪迹。在引导学生观看母狼雕塑时,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便于学生理解古罗马城的发展历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母狼雕塑时,需要注意的是,铜像下两个吮吸乳汁的婴孩。两个婴孩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家波那尤奥略的补作,由于艺术家的精湛艺术,使母狼和婴孩相隔千年的艺术作品风格浑然一体,让人拍案叫绝。罗马人为什么以这尊雕像为罗马城的象征?其中的寓意又是什么?一直到现在人们还无法说清。有人说,也许是因为罗马刚建立时十分弱小,古罗马人只有依靠战争才得以生存,所以他们把母狼当作国家的象征和标记。

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主要是从罗马城的建立,了解罗马文明的开始。 (2)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城──“七丘之城”。

一般认为,罗马文明史经历了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国时代、帝国时代。王政时代大体相当于教科书介绍的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共和国时代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帝国时代从公元前1世纪一直到公元476年。

共和国时期,为了防止外敌入侵,罗马人不仅将罗马城进一步扩大,还为此修建了周长10公里,厚近4米、高7米多的城墙,并在地势险要和交通要塞之处建造了坚固的城门、塔楼、碉堡等工程。整个工程于公元前378年完成。至此,罗马城把周围七座山全部纳入城内,使罗马成为“七丘之城”。在此后的近千年里罗马城没有被敌军攻克过,可谓固若金汤,由此获得“永恒之城”的美名。共和国时期罗马城建筑的突出特色是以防御为主。

(3)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城。伴随帝国统治的建立和奴隶制经济的繁荣,资源的充足和奴隶劳动力的丰富,罗马人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达到辉煌的顶峰,蜚声世界。罗马城更是汇集了这一时期罗马人建筑的精华。

本目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罗马城的发展历史,为认识古罗马城建筑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提供比较清晰的历史背景。建议教师处理本目教科书内容的着力点可以采用──发展线索:简洁、清晰;具体内容:详罗马城的建立,略罗马城的发展,显帝国时期罗马城的辉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这份世界遗产学习的热爱和珍惜。

第二目“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是本课学习重点之一。教科书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斗兽场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然后从大斗兽场的外部特征到内部结构逐一进行了比较详细地介绍。这座斗兽场有很多别称需要学生知道。因其规模巨大,被称为科洛西姆竞技场,拉丁语巨大之意;因其形状椭圆形,被叫做

圆形竞技场;因其主要用途为斗兽和角斗,又叫斗兽场或角斗场。本目教学,要学生通过对大斗兽场的建筑价值的了解,认识古罗马人在建筑方面对人类的贡献,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风貌。

(1)大斗兽场的建造──了解历史。这座斗兽场,是为纪念征服耶路撒冷的胜利兴建的。从公元72年开工建造,到公元80年完成,历时8年,动用几万名战俘,所用材料全部是水泥和砖石。它的外墙高约48.5米,长径约188米,短径约155米,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从基层到高层,共60圈座位,可容纳观众5万多人。

(2)大斗兽场的结构──认识历史。从外面看,它共分为四层,其中下三层采用的是柱式与拱门联合结构,每层都有80根立柱和80个拱门。底层的拱门用作入口。第四层的结构,装饰简单,仅设以长方形的窗户。

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采用问题探究式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大斗兽场外貌的建筑风格,和罗马人对人类建筑学的贡献。可以请学生首先观察大斗兽场的外观,然后进行语言描述。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的有序性和描述的条理性。可以从整体到细微,从下部到上层,从希腊建筑特色到罗马建筑风格等方面逐一观察和畅谈对大斗兽场建筑的理解。在学生对大斗兽场具有一定感性了解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从大和巧两个方面深入认识大斗兽场的历史价值。

大:指的是斗兽场的规模空前大。斗兽场的遗迹,在罗马人曾经统治过的欧、亚、非地区都可以见到,其中最大的斗兽场是坐落在罗马城内台伯河东岸的这座圆形大剧场。它彰显了罗马帝国的强盛,是罗马帝国辉煌的历史见证。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出示罗马帝国时代各地斗兽场图片突出大斗兽场的规模宏大。

巧:据说数万观众不出10分钟便可完全退场,这得益于建筑物的哪一部分设计?(底层80个拱门。)这座斗兽场,远看给人气势磅礴之感,近看又错落有致虚实相间,这又得益于建筑物的哪一部分设计?(希腊柱式建筑风格与罗马拱门式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内部结构布局的精巧更是让现代建筑家都叹为观止。请学生阅读教科书本部分内容,体味建筑设计的巧妙。由于这座建筑物是古典文化精神的最佳体现,文艺复兴以来,成为各国建筑家们的向往,现代体育场馆的先驱。

(3)大斗兽场的用途──铭记历史。大斗兽场记载了古罗马人一段残忍的历史,它是罗马暴政残忍的历史见证。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让战俘、奴隶在斗兽场和野兽搏斗,让角斗士彼此残杀,罗马人则在高高的看台上如痴如醉,目睹一批批的动物和角斗士在极限挑战中死去。他们为什么崇尚这种娱乐活动,大斗兽场如何走向了灭亡?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寻找历史答案。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文明总是不断地战胜野蛮。大斗兽场是历史的见证,它的矗立也时时提醒我们铭记这段历史。

第三目“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教科书主要从广场的建立、广场的结构和广场的历史价值三个方面,对图拉真广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教学时可以将教科书中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本目的素材,认识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的历史价值。

(1)广场的建立。广场是古代罗马非常重要的公共建筑,罗马人政治、经济活动场所。从恺撒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在罗马城内修建广场。到图拉真统治时期,由于找不到一块可作广场的平地,只好将数十米高的坡地挖平,才获得一块面积几乎等于以前几个广场总合的宽阔场地。它长达300米、宽200米,今天看起来它还不如我们的一个标准体育场大,但是,在罗马人的眼里这已经是叹为观止的了。

(2)广场的结构。广场的设计师是一位希腊工程师,他曾随图拉真远征西亚,担任军事工程师。他设计的图拉真广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进入极富罗马建筑特色的拱门,首先见到的是庭院,正中是图拉真的青铜骑马雕像。庭院外墙左右两边是图拉真市场。第二部分是乌尔皮亚大厅(乌尔皮乌斯是图拉真家族之姓)。第三部分是两个相对的图书馆,两馆之间是图拉真纪功柱。

(3)广场的历史价值。第一、宣扬皇权思想。广场是罗马帝国疆域空前辽阔,统治达到顶峰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广场规模的空前宏大,纪功柱上图拉真远征的场景。第二、服务市民思想。具体表现是图拉真市场的设置,这也是图拉真广场最具创新意义的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教科书中的【学思之窗】的内容,开展学生活动。图拉真广场那些富丽堂皇的建筑大部分都已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图拉真广场多层商店至今保存完整,并且与现代购物中心极为相似。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是后人认识古罗马历史的重要资料。

第四目“雄伟的万神殿”。古罗马人认为,一切事物,甚至每一个人的每一种具体活动,都包含有某种神秘的内在力量或精灵,所以,古罗马人信仰多神教。古罗马的神,有些是罗马及其周围邻近部族原有的,有一些则是外来的。古罗马时代,最受人尊崇的神庙是万神殿。

这一目教学内容,从万神殿的宗教特色、建筑风格和特色、历史地位等角度向学生呈现了万神殿至今令人向往的魅力。

(1)宗教特色。名称虽然是万神殿,并不是所有神都崇拜。万神殿只是供奉以天上的星宿为代表的希腊、罗马的天神。

(2)建筑风格和特色。万神殿大门口有16根巨大圆柱,带有浓厚的希腊色彩。但是它的后部却是罗马的圆形建筑,将古希腊建筑同罗马建筑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是罗马人的一大创造。

罗马万神殿最大的特色是它的圆形穹顶。穹顶直径达43.3米,正中有一个直径8.92米的圆洞,这是除大门外的唯一采光洞。圆顶之下除边墙外无任何支撑物,人们站在万神殿的穹顶下,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阳光从洞中照下来,便不自觉地要仰面向上,感到那就是通向天国的唯一通道。

万神殿的修建标志着罗马建筑设计艺术和工程艺术的高超水平,也象征着罗马世界帝国的气势。 (3)历史地位。它是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古罗马建筑。万神殿建筑对后人的影响极为深远。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的私人住宅,以圆顶圆厅为中心,北京清华大学大礼堂建筑蓝本为万神殿。搜集现在我国著名建筑物,从中能否发现万神殿建筑的影响。

对本目教学,建议采取由近及远的方法,即先向学生提供现实生活受到万神殿建筑风格影响的不同建筑物,引导学生发现共性,然后请学生观看万神殿,分析万神殿,感受万神殿,从中体会罗马人的万神殿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第五目“众多的凯旋门”。凯旋门是纪念胜利的拱门,古罗马建筑特有的一种形式。它们独立于其他建筑群,矗立于欢迎凯旋队伍经过的大道两旁。教科书首先宏观介绍了修建凯旋门的原因,凯旋门的兴盛和代表作。然后详细介绍了提图斯和君士坦丁两座最优秀的凯旋门。

(1)修建凯旋门的原因。罗马从一个小城邦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主要原因是对外征服战争的结果,所以罗马千余年的历史就是不折不扣的一部战争史。他们崇尚勇敢,总是想方设法地鼓励人们勇敢

地对外征战,其中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就是为得胜的将军举行凯旋式。修建凯旋门则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罗马人炫耀对外战争胜利与战功的纪念性建筑。最昌盛时期,罗马城内有36座凯旋门。

(2)最优秀的凯旋门:提图斯和君士坦丁凯旋门。

公元81年,提图斯皇帝为纪念镇压犹太人起义的“胜利”,在罗马广场的东南角首次建立了一座凯旋门。这座凯旋门形制比较简单,单拱门,门道两边配以希腊圆柱,上承一道顶阁式短墙。高15.5米,宽13.4米,厚4.8米,整体显得庄重秀丽,被建筑学家公认为最具古典精神的建筑。尤其是它的雕刻极为精美,是罗马城中现存古典浮雕艺术的杰作之一,被意大利人视为国宝。

君士坦丁凯旋门,已经不是传统的一条门道而是三条门道。高20.6米,宽25米,四周上下均装饰精美的各种浮雕像。由于它矗立在罗马城中心,建筑具有时代特色,被视为凯旋门的代表。

凯旋门反映了罗马人对征服者炫耀武力和威力的心态,展示了罗马建筑艺术的高超,是罗马在建筑方面庄严、隆重的典型。

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将提图斯和君士坦丁凯旋门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凯旋门建筑的发展;还可以将法国凯旋门与古罗马凯旋门进行比较,从中感受古罗马建筑对世界的影响。

有人说,仅是领略罗马地面上看得见的文化遗迹,哪怕穷尽一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怎么都不够,更不必说那些室内(博物馆、教堂、宫殿、府邸内部)和地下的遗产了。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大家不难发现每一座古罗马建筑物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当它们一起进入我们的视线以后,又能发现很多带有共性的内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给我们的历史启示又是什么?

第一、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那个时代的顶峰,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二、每一座罗马建筑遗迹都是一本无声的史书,它显示了帝国的强盛与富足,是罗马帝国威严与权力的象征。

继承优秀,弘扬传统,独树一帜,是古罗马建筑不灭的灵魂。古罗马文明是人类的骄傲,罗马是人类的“永恒之城”,古罗马建筑的式样和风格在世界上影响了整整几个世纪,难怪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西方历史的真正开端可以说发轫于古罗马。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总体教学形式,借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旅游活动开展本课学习。 导入新课。

据说教皇格利高里14世曾经对在罗马逗留过好几个月的旅行者说:“愿我们在罗马再相会。”因为这座城市保存了太多的可以让人能够触摸的历史实物,神庙、竞技场、凯旋门等,向后人诉说自己昔日的

辉煌,让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罗马文明的伟大、宏伟、深沉。人们一旦被这座城市迷住了,就会盼望再次访问这座城市。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亲自去拜访这座历史名城,但是教科书提供的丰富历史资料,足以让我们仿佛置身在罗马城中,同样能够感受罗马城诱人的艺术魅力。

古罗马城的由来。这一目的教学可以参照教学案例一。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古罗马发展史的同时,发现古罗马城发展的特点,为感悟罗马城建筑艺术成就创设条件。

古罗马的象征──大斗兽场。关于这一目的教学,建议首先请学生观看大斗兽场图片,从中寻找希腊建筑风格──石柱。柱式体系是希腊建筑的精华所在,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希腊历史遗迹中,有哪些建筑体现了这一风格?雅典卫城的山门、伊瑞克提翁神庙、帕特农神庙等等。罗马建筑师在建筑大斗兽场时,几乎承袭了希腊建筑风格。在一般人看来,希腊和罗马建筑几乎大同小异。注意这当中的小异是什么呢?罗马建筑特色是什么?两柱之间的拱门。柱式粗壮牢实,富有阳刚之美,罗马人把它用在最需要显示强劲承重之处。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如何评价两者之间的结合呢?不仅有美学的意义,还充分显示了罗马人继承、发扬与创造希腊遗产的精神。

大斗兽场内部结构。请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内容思考,大斗兽场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建筑结构会产生怎样的使用效果?

大斗兽场的用途。可以先了解学生是否知道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或者播放一段斯巴达克的电影,制造一个大斗兽场用途的氛围,然后请学生阅读教科书有关内容,进行概括总结。罗马人为什么热衷于如此血腥的表演?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历史纵横】,从罗马起源到罗马发展,崇尚武力是古罗马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也形成了古罗马人尚武的精神和传统。

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广场是人们从事公共活动的场所。图拉真皇帝在位时,罗马帝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显示罗马帝国的强大,图拉真皇帝决定在罗马城建立广场。但是环顾四周,从恺撒大帝以来,历代统治者不断修建广场,图拉真找不到一块可作广场的平整土地,于是挖山平土,开发出一块当时最大的广场用地。

出示一张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示意图,请学生依据教科书内容进行对号入座,将每一部分进行填写,使已经成为废墟的图拉真广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图拉真广场需要重点介绍的是图拉真纪功柱和图拉真市场。教科书对纪功柱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可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思考,如何评价图拉真纪功柱上的浮雕带?整个浮雕就是一部形象的战争史,是世界上最长的战史立体画卷。浮雕刻画人物的容貌、服饰等具有丰富的历史真实性,浮雕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站在纪功柱之上的是图拉真雕像,在纪功柱之下埋葬的是图拉真夫妇,你认为设计者的意图是什么?是对图拉真皇权的昭示,也是罗马帝国强大力量的展示。关于图拉真市场,结合教科书中的【学思之窗】开展活动。

雄伟的万神殿。介绍古罗马宗教特点,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掌握万神殿的宗教特点。观看万神殿建筑,引导学生寻找古希腊建筑特色与古罗马建筑特色,让学生认识到万神殿是在继承古希腊建筑风格基础上,将古罗马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形成自己特色的建筑物,是古罗马人智慧的结晶,表现了古罗马人的创新精神。然后请学生观看万神殿的内部结构,体会古罗马人将建筑艺术与宗教思想有机结合的聪明才智。

众多的凯旋门。首先请学生观看法国巴黎凯旋门就是拿破仑一世为庆祝法军征战胜利而建造的,其主题为“军队光荣”,历经30年于1836年建成。这座凯旋门是欧洲人学习古罗马建筑的典型范例。出示古罗马凯旋门,介绍凯旋门的用途和提图斯、君士坦丁凯旋门。

古建筑是一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它是一个国家雄厚文化底蕴的象征。

漫游了古罗马城的建筑遗存,不难看出昔日罗马的活力。这些无声的石头就像一部部打开的史书,让人流连忘返。

最后我们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松蒲晃一郎先生的一句话作为本课的结束语: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宝,将它们尽可能完整地传递给我们的子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明智之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蒲晃一郎《世界遗产

概论》刘红缨王健民中国旅游出版社P26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古罗马城的由来。

罗马,现代意大利的首都。当它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时,传说只是台伯河边乱草丛中一只母狼的栖身之地。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罗马城起源的传说。

直到今天,罗马市民对那只母狼仍身怀感恩之情,在他们的城徽上刻着母狼的形象,在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边,墙角处还特别保存着一座自古以来就放在那里的兽笼,其中永远饲养着一只母狼。尽管传说无法确证,从中我们能够捕捉到哪些有关罗马城建立之初的历史信息?(请学生思考、分析回答)

从罗慕洛兄弟来到台伯河畔建立新城,可看出罗马城是一个移民城市。从母狼的形象可以看出这里的人们崇尚勇猛。

人们都说,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请阅读教材,我们一起编制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追寻古罗马人走过的历程。(请学生制作大事年表)

古罗马城发展大事年表 公元前8世纪 罗马城逐渐建立

公元前6世纪 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城出现 公元前509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 成为地中海霸主 公元前378年 成为“七丘之城”

公元前27年 建立罗马帝国

依据这个大事年表,我们能否概括罗马历史发展的特点?罗马的发展是以一个城市起步的。罗马的发展经历了好几百年。为什么教科书向我们出示的时间只是停留在了罗马帝国时代?(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问题)

在罗马人几百年的发展中,他们用战争的方法,征服的手段把疆域逐步扩大,到公元前27年罗马统治者,屋大维自封为皇帝,(出示屋大维塑像)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叫做imperator,什么意思呢?就是发命令者,发命令的人。这也就是后来皇帝──emperor一词的来源,empire──帝国也是从这里来的。帝国时代古罗马城进入了一个辉煌发展阶段,至今罗马大部分代表性建筑,几乎都是这一时期的杰作。正因为如此,1980年古罗马城以“罗马历史中心”为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一份怎样的世界遗产?我们一起走进古罗马城。

案例二 雄伟的万神殿。

出示清华大学大礼堂图片,美国总统杰弗逊的私人住宅等建筑物的图片,请学生观看,寻找建筑风格的共性。这些建筑物的建筑风格是不谋而合,还是拥有共同基础?(提出问题,唤起学生的注意)

出示万神殿或者请学生观看教科书中万神殿的图片。(如果有可能,出示现代意大利人在万神殿附近的生活图片,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万神殿产生亲近感)

万神殿又叫潘提翁神庙。潘提翁是拉丁语,万神的意思。万神殿是否是祭祀万神之所?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回答。万神殿不是供奉一切神的场所,主要供奉的是天上星宿代表的古希腊、罗马的天神。

万神殿的历史开启于何时?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梳理其历史脉络。

公元前27年,阿克里巴建立,形状为长方形殿堂和柱式门廊。百余年以后,哈德良重修万神殿,保留了原先的柱式门廊,将长方形殿堂改为圆形圆顶,成为当时的一个独创。为什么哈德良将长方形的殿堂改为圆形?有人说因为哈德良喜欢建筑,尤其喜欢圆顶之类的建筑,因此,皇帝本人参与了万神殿的设计。还有人说与万神殿供奉的是天神有关,以圆代表天穹。相信你们对这几种观点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管你赞同哪种观点,这种长方形门廊后接圆顶殿堂的形制,在当时是一个独创。走进万神殿人们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请学生观看万神殿内部结构图和教科书有关内容。每一位进入这样高大统一和谐的圆浑空间时,都会从内心发出惊叹,尤其是顶上开口的穹顶,让人感叹人的伟大。万神殿建筑形制后来被各种以圆顶圆厅为主体的古典建筑所继承。以至于意大利的导游总是对有幸游览万神殿的游客说,万神殿是继罗马大竞技场之后“罗马的另一象征”。

大多数对万神殿感兴趣的人,不仅因为它是历史古迹,还因为这里也是众多不朽人物、艺术家和国王的永久的栖息之地,像意大利的第一位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等等。人们说万神殿像一条贯通古今连续不断的金线,将历史与现实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1980年,万神殿和罗马历史中心被列入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理由如下:“从传说的公元前753年建城之日起,罗马就同人类的历史紧密相连。它曾是统治地中海世界达五个世纪之久的帝国的首都,后来又成为基督教世界的首都,今天仍然履行着这些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功能。”万神殿承载了两千年历史,它就是一个历史的活的见证。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罗马大斗兽场将希腊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解题关键:罗马大斗兽场的艺术效果是什么。

思路引领:希腊式建筑风格是什么。罗马式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答案提示:柱式与拱门的灵活搭配,在视觉上造成相对缩小建筑物的效果。使人在庞大的建筑物前,不仅感到这个建筑物的庞大,而且更感觉到自己同样伟大,体现的是古典的人本主义精神。

【学思之窗】

回忆中国古代的市场情况,对比图拉真市场,请思考有何异同? 解题关键:中国汉朝与古罗马时期市场情况异同点比较。

思路引领:相同点:市场设置特点、市场经营特点。不同点:政府对待商业的态度、市场规模。 答案提示:异: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发展。古罗马统治阶级重视商业活动,设有专门向贫穷市民发放赈济金和食物的机构。同:均在都城设有专门的市场、市场商品均分类经营。

【学思之窗】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析一下浮雕突出提图斯地位的原因。 解题关键:理解凯旋门的作用,了解修建提图斯凯旋门的目的。 思路引领:思考材料中提图斯与胜利女神、游行队伍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彰显提图斯的战功,神化提图斯的战功,凸显罗马帝国皇帝大一统的权威。 【探究性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古罗马建筑取得了哪些主要的艺术成就? 解题关键:古罗马建筑的艺术成就包括的主要内容。 思路引领:分类总结,例如: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

答案提示:公共建筑:大竞技场、图拉真广场和纪功柱、凯旋门。宗教建筑:万神殿。

2.古罗马大斗兽场、万神殿、图拉真纪功柱和凯旋门都呈现出希腊和罗马建筑艺术融合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关键:古希腊建筑突出特色,古罗马建筑突出特色。

思路引领:两种方法:第一、逐一分析每一座建筑呈现出的特征。第二、整体说明希腊和罗马建筑特征。

答案提示:希腊建筑特色是柱式,罗马建筑特色是拱门和圆顶。以上所有建筑物都融合了这两种建筑风格,并将它们有机结合形成罗马独特的建筑特色,表现了罗马人在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精神。

第三单元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意大利的自然条件

意大利是古罗马国家的发祥地。它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罗马国家的形成和历史的发展曾经起过很大的影响。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中央,它在地形上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是一个窄长的半岛,形状像一只长统皮靴,深入地中海,亚平宁山纵贯南北,靴尖外是西西里岛。北部是比较宽广的波河水系平原,平原以北以高耸入云的阿尔卑斯山与中欧为界。

意大利半岛的气候属地中海型,冬雨夏旱,年平均温度较高,但少酷暑和严寒,因为经常得到地势较高的丘陵和附近海风的调节。半岛南部近似亚热带气候,中部各地因山势高低和离海远近而略有差异。

意大利海岸线很长,但是岛屿和港湾少,没有希腊那样便利的航海条件,远古以来贸易不甚发达。不过意大利的地形和气候非常适合农牧业的发展。

《古代罗马史》李雅书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罗马名字的起源

最早记载是公元前3世纪,相传罗马的名字是来源于其创始人罗摩洛。但这是误传。实际上传说中的这位建立罗马并被认为是罗马命名者的英雄,是后来才作为罗马的创始人被人们称作罗慕洛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罗马的名字是来自希腊语RHPME(力量、强大)。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罗马建国时期台伯河周围没有希腊人,所以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假说,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各种说法中比较权威的有两个,一个说法是说来源于一个叫RUMA的伊达拉利亚的氏族,另一个说法是说因为伊达拉利亚语中表示河流的词是RUMPN,所以就把这个台伯河畔发展起来的城市称作罗马了。

《走遍全球──意大利》中国旅游出版社P17

罗马名言

“大竞技场毁灭的时候,罗马就会毁灭,同时也是世界毁灭的时候”。

《走遍全球──意大利》中国旅游出版社P22

角斗士

罗马在粗野与尚武的时代引进了埃特鲁斯坎人的角斗表演。起初难得举行,后来逐渐频繁起来,几个世纪以后竟成了家常便饭。慢慢地一家传一家,根越扎越深,习惯发挥了不可抗拒的力量。这股力量很大,它能单独地使原来厌恶残酷变成喜欢残酷,而谁也免不了要受渗透到他那个时代的这种精神影响。

《罗马道德史》弗里德兰德

恺撒在民政官任期内通过举办有320对角斗士参加的表演会和其他大型而又排场的戏剧表演、游行和宴会等等,使前任们费了很大力气所取得的成就相形见绌。平民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人人都想以新的官职和荣誉来报答他。

《名人传:恺撒》普卢塔克

罗马文化的历史意义

直到18、19世纪的考古发掘破土之前,古典世界那些较罗马更早的文化中心如雅典、帕加马等等,都由于毁损严重而未能以它们更为纯净也更有节制的风格对西方艺术施加任何可觉察出来的影响。在此期间,一切学习古典、仿效古典的古典主义艺术实际上都是罗马文化和罗马风格的恢复。西方建筑是凭罗马建造技术的确立而决定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循此方向前进一直到19、20世纪的技术革新为止。还要一再强调的是,地中海文明的各种风格、形式与观点都是经过罗马之门而传于后世。罗马人经过有选择地广采博收并配合自己的创造而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在东方,它经过拜占廷的新罗马帝都,在西方则经过拉丁文纳而传于中世纪文化。当罗马已不再是世界帝国首都时,它仍然一直是基督教世界的首都。它的建筑、雕刻和文学纪念物始终是人们朝拜的对象,对各个时代的统治者、普通百姓和艺术家都有巨大影响。由于在其后的西方文明的各个阶段它都拥有巨大影响。由于在其后的西方文明的各个阶段它都拥有这种优先地位,可以说西方任何一个重要城市都可找到某些罗马的东西。因此,罗马过去曾被恰当地称为永恒之城,直到今天它仍能当之无愧地拥有这个光荣称号。

威廉·弗莱明《艺术与观念》

哈德良的杰作:万神殿

由哈德良完成,或许也是由他设计的万神殿──供奉所有神明的庙宇,一直堪称纪念古罗马的最宏伟的建筑之一。从印在砖上的日期看,它建于公元118年至128年之间,取代了原址上的由奥古斯都的大臣和女婿马克斯·阿格里帕在公元前27年建成的神庙。哈德良的万神庙则是更加雄心勃勃的工程。实际上,它几乎可以把阿格里帕的整个神庙装在里面。万神殿是一座大胆的穹顶圆形建筑,正面是带三角墙的前廊。

连续五个台阶把万神殿巨大的带立柱的建筑正面抬升,几乎掩住余下部分。门廊的16根科林斯立柱,排成三排,甚为壮观。每根花岗岩柱轴都高达5英尺,重达60吨左右。虽然神庙正面宏伟壮观,但它把传统的长方形门廊和圆顶结合起来,使一些人感到很不和谐。万神殿真正的壮观并不在此,它引人研究的地方不仅是其外部,还在于其内部。

穿过镶嵌绿色的非洲大理石石框的青铜大门,置身于宽敞的圆形大厅,它的直径与其高度相等。环厅墙壁内筑有承重拱门,地基是24英尺宽、15英尺深的环状混凝土层。8根辐条状混凝土支柱矗立于神庙入口两侧,形成7座凹壁。

但是,万神殿最辉煌的部分是它宽阔的穹顶,顶部大胆地建成穹眼──类似睁开的眼睛。140块饰板铸入圆顶混凝土内侧表面,以水平面平行排成5行,每行28块,越接近顶部,每块的面积就越小。它们曾拥有青铜镀金的蔷薇结。这些饰板的意义并非单纯地起装饰作用,而是大量地消减屋顶的重量。对重量的考虑也决定了使用材料的数量和种类。由于圆形呈弧线向顶点弯曲,它的混凝土的体积──估计总重达5 000吨左右──逐渐减少,从根基处的20英尺宽到穹眼的5英尺宽。圆顶的下部由包括砖石的水泥建成,但在上部还使用火山浮石,以减轻重量。

中世纪传说这座巨大的圆顶是建在一座大土堆上的,为了在圆顶建成后迅速运走土堆,哈德良还在土中撒些金子。实际上,建造这个圆顶的方法,不过是从顶部向圆顶模型外围以环形连续浇水泥,其聪明的技术丝毫不逊于传说。

在圆顶顶部,穿过宽大的穹眼,阳光持续洒落在无窗的大厅里,使其内部沐浴在柔和的阳光中。雨水也同样进入,落在稍微突起的大理石地面上,顺势流入围绕地面边缘的排水系统。作为伟大的成就,万神殿被屡屡仿效,但从未出现能与之匹敌的建筑。虽几经修复,且屋顶的青铜瓦片也早已脱落,它依然保持其威严。„„

今天,万神殿是一座民族的圣殿,也是一座教堂。里面安放棺墓:两位意大利国王,和一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拉斐尔,确是合时之所。即使如此,万神殿的绝大部分还是保持了哈德良时代的样子,作为古代世界的最完整、最令人满意的建筑之一留存于世。

《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华夏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

有关万神庙的数字

面积柱廊:33米宽,15.45米深。柱子:12.5米。墙:6.7米厚。穹顶:43.3米,直径亦为43.3米。天顶开口:直径为9米。

原料花岗岩,大理石,砖和青铜。

《石头,文化和时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提图斯凯旋门

提图斯凯旋门位于罗马广场的东南角,是为纪念皇帝平定耶路撒冷的犹太起义而建。它的开工可能在提图斯之时,完成则在都密善之时(约81-90年)。这座凯旋门形制较简单,取单拱单门之式,门道两边配

以倚立的圆柱,上承一道顶阁似的短墙,整体显得庄重清丽。主要浮雕置于门道内两边墙上,皆以提图斯得胜回朝举行凯旋式为题材,其一表现皇帝架驷马战车入城,另一则表现凯旋式中展示战利品的行列,其中心是耶路撒冷神庙中犹太教的圣物──七宝烛台。这两幅浮雕表现车骑和队伍的行进井然有序,形态鲜明,人物、马匹、器物的空间排列既有层次又有参差错落的联系,予人以强烈的深远空阔之感,在实际深度只有几寸的浮雕作品中能取得这样突出的空间效果,自然是难能可贵的。„„在人物的刻画上这些浮雕还强调了众多人物组合的统一性与组织性,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希腊浮雕喜爱的多样对立与灵活,这样做难免有些呆板,但却能更突出地表现罗马这时代的统一综合精神,尤其符合帝制条件下的罗马向往的万流归宗、众星拱月的大一统景象。因此这些浮雕只有提图斯车架进城那幅对皇帝的形象作了较多个性化的加工(他站在马车上处于全幅最高位置,身后还站着展翅的胜利女神为他祝福)其余都是用群众场面表现一个统一的行动──凯旋门的游行,其中每个角色都是这个统一行动中的一员,他们的动作和体态,感情的表现都服务于这个行动,除此而外其他一切个性化或多样化的表现皆无必要,就像我们无须探听他们的具体姓名一样,这里面固然有专制统治漠视个性的消极因素,但在罗马的浮雕艺术中,它却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均衡统一、井然有序的群众场面的构图的创造,正如帝国初期的政治在加强专制的同时尚能尊重理性与法制一样。

《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朱龙华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对罗马的认识

大秦国一名犁犍,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

《后汉书·西域传》

罗马人对中国的认识

(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气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夫人娇媛,裁成衣服,光辉夺目。由地球东端运至西端,故极其辛苦。赛里斯国人举止温厚,然少与人接触。贸易皆待他人之来,而绝不求售也。„„(罗马)奢侈之风,由来渐矣。至于今代,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据最低之计算,吾国之金银,每年流入印度、赛里斯及阿拉伯半岛三地者,不下一万万赛里透司,此即吾国男子及妇女奢侈之酬价也。

《自然史》普林尼

古罗马建筑对中国的影响

古罗马建筑的书籍和图画在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从意大利索来《罗马古城舆图》画册3卷,存放北京耶稣会图书馆。1672年,意大利传教士阿莱尼带两册《广舆图说》到中国。这些书里有罗马角斗场、浴场、神庙和罗马街市的图画。此外,17世纪初北京耶稣会图书馆里有过三册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但古罗马建筑对中国建筑没有发生实际影响。

法国凯旋门

1805年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击溃俄、奥军,为纪念此次胜利,于1806年下令动工兴修凯旋门,用了30年时间才建成。

2.课文注释

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之间的关系

希腊古典文明衰落以后,西方古典文明的另一发源地──罗马迅速崛起,成为西方古典文明发展的最高峰,然而,罗马文明并不是罗马民族单独创造的文化,它是在外来的伊达拉利亚文化、希腊文化的影响下,罗马国家各民族共同智慧的结晶。在充分吸收伊达拉利亚和希腊先进文明的基础上,罗马文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希腊古典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因此,古罗马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罗马旧传统和希腊的影响两种因素并存。然而,值得人们注意的是罗马人并没有被动地因袭希腊,也不是简单地照搬。罗马自身的拉丁传统和伊达拉利亚文化已为它奠定了文化的底色,在适应内外发展的过程中,罗马文化不断进行革新和创造。罗马人首先继承了希腊古典文化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如文艺的现实主义,哲学多流派的自由探讨,强调个性,重视伦理,纵览天下的世界主义眼光等。这不仅为它走上世界霸主地位及维持政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也使罗马在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颇有特色的质朴务实的理性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罗马在取得外部扩张的同时对内部的共和体制进行改造,使罗马古典文明的建设更为生气勃勃。

青铜母狼雕像

母狼的躯干筋骨突露,四肢紧紧扣地,精瘦而有力度,它的头部微微左偏嘴巴略张,尖牙吐露,两耳直竖,眼神警觉。母狼的整体给人的印象是:威严、沉着、警惕,它充分表现了罗马人坚强、刚毅、冷峻的民族性格。这尊塑像一直被供奉在卡彼托大神庙中。罗马帝国灭亡后,神庙被毁,各种神像荡然无存,这尊母狼像却保存下来。不仅如此,罗马人还以它为罗马城的城徽。

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1世纪后半期以罗马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 “七丘之城”

卡比托林山、巴拉丁山、奎里纳尔山、维米纳尔山、厄斯奎琳山、凯里乌斯山、阿芬丁山。 柱式

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造型手段。典型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塔司干式、复合式。其中塔司干式和复合式是在前三种希腊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罗马柱式。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柱子高度为底径的4—6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与柱高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径1.2至1.5倍。爱奥尼克式的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柱子高度为底径的9至10倍,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科林斯工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他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塔司干式的柱身比例较粗,是

无圆槽、有柱础的一种简单柱式。复合式则在科林斯式柱头上加上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柱式趋向华丽、细密、纤巧和豪华。

拱券

一种建筑结构。简称拱,或券,又称券洞、法圈、法券。它除了竖向荷重时具有良好的承重特性外,还起着装饰美化的作用。其外形为圆弧状,由于各种建筑类型的不同,拱券的形式略有变化。半圆形的拱券为古罗马建筑的重要特征,尖形拱券则为哥特式建筑的明显樗,而伊斯兰建筑的拱券则有尖形、马蹄形、弓形、三叶形、复叶形和钟乳形等多种。

为了搭建拱门,建筑师们首先搭起承重墙和支柱,在它们之间铺上木制脚手架和一个弧线型的框架。然后从两边同时开工,往框架上码放砖头和石头,渐渐形成拱门。到中间会合时,插入最后一块砖──拱顶石。这时,建筑工人便可撤掉框架和脚手架,拱门仍保持原状,因为石头的力量呈放射状扩散到外侧及下方,由立柱吸收。

古罗马的建筑

古罗马建筑是古希腊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并达到了那个年代的顶峰,对后期欧洲建筑乃至全世界建筑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券拱结构是古罗马创造的古代世界建筑中最光辉的建筑技术。罗马人在古代希腊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广泛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和建筑形式。大约在公元1-3世纪,是罗马建筑的极盛时期,达到了古代西方建筑的高峰。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面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前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大竞技场

罗马人创造了辉煌战功的同时,也创造了不朽的文明,这其中就包括建筑。著名的罗马圆形大剧场等许多建筑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筑的。从形式上来看,古代罗马的建筑已经和现代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剧场的设计,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而且逐排升起,观众进入剧场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处到达各区的座位,即使观众人数众多,也可以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台前是乐池,后面是演员的化妆室。

图拉真

图拉真是第一位行省出身的皇帝。他出生于西班牙的伊塔利卡。他的对外政策基本上是防御性的,但也不失时机地扩大罗马帝国的边界。经过他一系列的扩张,罗马帝国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范围。它东起两河流域,西及不列颠的大部分地区,南包括埃及、北非,北抵莱茵河和位于多瑙河已被的达西亚。

图拉真纪功柱

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历史上实行向外扩张政策的强盛时期。罗马皇帝图拉真,通过对达西亚(今大部地区在罗马尼亚)的征服,便开始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东方。公元113年,攻占了亚美尼亚,渡过底格里斯河,又攻陷了安息(帕提亚);两年后,抵达波斯湾,罗马的版图一下子扩大了好几倍。在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中,罗马获得了大批财力和人力,加上国内扶农政策的实施,暂时使帝国国库迅速充裕起来。说它是暂时的,因为扩张领土的战争势必造成对被征服民族的失控。罗马帝国的衰退期随之也已不远了。

图拉真在取得对达西亚战争胜利之后,立即在各地大兴土木,在罗马也造起了一些纪念性建筑物。广场、庙宇、庭院、纪功柱、藏书库、交易所等等,把罗马装缀得异常繁华。在这些完整的建筑群中,至今保存完好的建筑残迹是罗马纪功柱──图拉真圆柱。图拉真圆柱系大理石砌成,高达27米,它的基座是爱奥尼亚柱式,柱头采用多立克柱式。柱顶上还耸立着罗马元首图拉真的青铜像(此像已在16世纪换下,代之以基督教传说的圣彼得像)。柱身上环绕着长达200米的饰带浮雕,绕柱共二十三转,全部画面是图拉真率领军队征服达西亚的战争。这幅长卷浮雕详细地记录了图拉真亲自率领军队跋山涉水,日夜艰苦卓绝、鏖战不息的经历,它的中心思想即是歌颂帝国战功,宣扬武力权威。为了迎合这个好大喜功的皇帝的口味,当然免不了对历史作一些歪曲,但尽管如此,这里记载的事件是按照实际战场上的情景刻画的,所有的人物、军事装备、战争阵势、民族特征,都合乎历史真实,它给后世留下一份极其珍贵的形象资料,诸如行军方式,兵器样子,地理环境,都具有经得起历史考证的文献价值。因此,这座纪功柱不仅是艺术品,还是一种文献。

饰带浮雕上总共刻画了2 500个人物,采用前进式散点透视方法,生动自如地把那些层次复杂、细节琐碎的不同场面组成一条狭长的带状画面。从构图学上观察,它有许多可取之处,首先它运用的是浅浮雕方式,人物构图比较紧凑,场面繁而不乱。由于受到传统浮雕程序的影响,在表现罗马人时出于美化需要,反显得呆滞而单调,而在表现敌对一方达西亚人时,却无拘无束,人物动作显得夸张,颇有生气。除此以外,还有缓缓的多瑙河水,地平线上的罗马前哨,着了火的房屋以及那些横贯河流的桥梁、营帐、城堡„„等等,这一切构成了极为丰富的一幅战争的形象图册,而图拉真的形象前后竟出现了90次。这座大理石圆形纪功柱,其内圆是空心的,柱内安装了螺旋式梯子,共有二百个台阶,拾级而上可达于柱顶。它作为对罗马帝王崇拜的象征物,设计者的构思可谓聪明之极。我们从柱基知道这座纪功柱建于公元106—113年。

万神殿

哈德良皇帝于公元120年—公元124年在意大利罗马兴建了万神殿,作为奉祀诸神的神殿。庞大的规模、圆形形状、高高的穹顶,都表达了哈德良的志向──建立自给自足、永恒的帝国,雄踞世界的中心,被高高的天穹所包围。在哈德良建造的万神殿和其他建筑的设计中,反映了他个人的理念,因为他本人对建筑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于去向当时最著名的建筑师阿坡洛陀咨询。

有关哈德良与阿坡洛陀早期会面的记录并非愉快。根据狄·卡休斯的说法,最初在图拉真执政时,他们争论不休。当时,哈德良的表兄图拉真皇帝正在与阿坡洛陀商讨某个进行中的建设项目,哈德良站在旁边以批评的口吻打断他们的谈话。忙于讨论又很直率的阿坡洛陀根本不理睬哈德良的建议,奚落道:“走开,画你的南瓜去吧!”学者们推测哈德良画的“南瓜”大概与三座圆顶有关,它们经常被称作葫芦圆顶,至今仍装饰着矗立在哈德良别墅中的三个不同的建筑。

但是,多年之后,当哈德良作为皇帝开始为首都建造他的伟大的罗马神庙时,他将设计方案送到阿坡洛陀处征求意见。阿坡洛陀没有表示欣赏,他回答说,对神殿基座的处理是错误的,太低也不显眼。相反,

神庙的主要层面应当高于将在底层的侧室,使整个建筑产生凌驾于圣道之上的效果。他还问道:室内天花板为何如此矮小?内壁雕刻女神像在这样的空间中显得过高了。他假设说:“假如女神们要站起来走出去,她们的头就会碰到天花板了。”考古发现的证据说明皇帝大概认真听取了阿坡洛陀的批评意见。

这座显示了古罗马人卓越工程技术的建筑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万神殿穹顶直径43米的记录直到20世纪还未被打破。如此规模的穹顶通常需要一些支撑物,但古罗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层顶而不需要柱子支撑的技术。虽然古罗马人不是拱门的首创者,但他们是最早认识拱门用途的人。

万神殿是一座带有穹顶的圆形建筑,它是古罗马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物之一。穹顶的圆眼(一直径为8.2米的采光圆孔──译注)使阳光泻入万神殿。殿内的地面和城墙用色彩鲜明的大理石建成。自从万神殿落成以来,它几乎保持着原状,给人们留下古罗马建筑风貌的最佳印象。当初的万神殿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要华丽得多,在壁龛和彩色天顶上都刻有法规条文。公元609年,万神殿成为基督教教堂。17世纪时,青铜层顶被移走并熔化,以用作梵蒂冈城圣彼得大教堂的内部装饰以及罗马圣安杰洛城堡的大炮制造。

这座建筑之所以保存完好的原因是,拜占廷皇帝福卡于公元609年将它作为礼物赠给教皇博尼法乔四世,后者将它改为教堂,用以供奉殉难圣母。这座结构强固和谐的建筑巍然挺立,殿外的柱廊,使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希腊殿宇和罗马古典圆形大厅。殿堂内部比例协调,十分恰当;直径与高度相等,约四十三米。大圆顶的基座从总高度的一半的地方开始建起。殿顶圆形曲线继续向下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球体与地相接。这是建筑史上的奇迹,表现出古罗马的建筑师们高深的建筑知识和深奥的计算方法。

在万神殿里埋葬着一些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是拉斐尔。在拉斐尔的墓上,是他的弟子洛伦泽托所作的一尊雕像:巨石圣母。在意大利统一后,万神殿成为国王的陵墓。维托里奥·埃玛努埃尔二世、翁贝尔托一世和他的妻子玛尔盖丽妲王后就埋葬在万神殿左右两边的后殿里。

凯旋门

凯旋门是从城门发展而来,但已经不起门的作用,常立于市中心广场,下有大道通过,类似中国的牌楼。前2世纪的法比亚努门利用拱券,并以希腊柱式作装饰,已开始强调其纪念性。帝国开始后为标榜武功,兴起造凯旋门之风。提图斯凯旋门建于公元81年,纪念11年前对耶路撒冷的攻陷,门道里的浮雕一块刻着出征,一块刻着征服耶路撒冷归来。整个凯旋门外形呈正方形,用白色大理石贴面,两边的门脚采用混合柱式装饰(奥古斯都时代以前用科林斯柱式装饰),风格简洁、匀称、严整。204年建造的塞维鲁凯旋门上,大量采用东方的装饰母题,但由于纹样过分堆砌,反而不协调。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312年,规模宏大,装饰华丽,虽然整体比例较好,局部却显得过于繁琐。

3.参考书目

《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朱龙华 浙江人民出版社 《罗马帝国荣耀的回声》华夏出版社 广西出版社 《千古罗马》上海文化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