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床用血有什么常识?

2024-07-29 来源:布克知识网

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临床用血有什么常识?”。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输血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临床治疗措施。但由于全血成分复杂,抗原成分较多;且全血一旦离开血循环,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失活,故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以避免不良反应。

始于本世纪60年代的成分输血,是现代输血技术的重要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被普遍应用,并成为衡量医疗技术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在我国,1978年以来在大城市各医院亦被逐渐采用。成分输血的优点是经济、节约、一血多用,使人一献血,多人受益;且其制品具有纯度高、浓度高、疗效好的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及疾病的传播。

一、常用的血液和成分血液 

(一)全血 新鲜全血的含义随输血目的而异。若输血目的是纠正贫血,可用保存期(21天―35天)内任何一天的红细胞;输血目的是补充血小板或粒细胞,则要输注12小时或8小时以内的全血才算新鲜。因此,全血不全!目前临床所用的“新鲜全血”实际所含的血小板、粒细胞浓度低,难以满足需要,已逐渐被成分血所取代。

(二)成分血液

1、血细胞制品

(1)浓缩红细胞 约130ml/u。每u含200ml全血的红细胞、30ml血浆等。运氧能力同全血,容量仅为全血的一半,抗凝剂低于全血。成人输1u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2)洗涤红细胞 约110ml/u,每u含200ml全血中70的红细胞(60-70ml)、生理盐水50ml;去除80以上的白细胞,99血浆及钾、氨、乳酸、抗凝剂和微小凝块,可减少输血反应及传染病毒性肝炎。每3u可提升血红蛋白10g/L。

(3)半浆血 180-200ml/u。每u含200ml全血的红细胞及100-120ml血浆、50ml的ACD保存液。每u可提高血红蛋白5g/L。

(4)高浓缩红细胞 约130ml/u。每u含200ml全血的红细胞、适量添加液(含葡萄糖、腺嘌呤、蔗糖或甘露醇)。因含甚少血浆,故输血反应少,是目前提高红细胞效率最佳之选择。

(5)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约120ml/u。每u由200ml全血制成,含红细胞60-80ml、生理盐水50ml,去除70-95以上白细胞。每u可提升血红蛋白4g/L。

(6)年轻红细胞 约190ml/u。主要含网织红细胞及较年轻红细胞。输注后存活时间长,携氧能力强。每次输1u。

(7)浓缩粒细胞 机采法约190ml/u。每u含粒细胞1.5×1010个及少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因缺点较多,目前已甚少使用。

(8)浓缩血小板 机采法1个单位约处理全血量3000ml,平均含血小板2.5×1011个,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很少。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输1.0×1011个血小板可提高血小板数5-10×109/L。成人每次输1u,儿童每次每10kg体重2u,隔日一次。注意: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输注前轻轻摇动,但忌大幅晃动,以免破坏血小板。

2、血浆制品

(1)新鲜冰冻血浆 有每袋200ml、100m1、50ml三种规格。除血小板外,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与新鲜全血相似。200ml本制品含血浆蛋白60-80g/L,纤维蛋白原2-4g/L,其他凝血因子0.7-1.0u/ml。

注意:

①同型或ABO血型相容;

②使用时在37℃水浴中融化,不能在室温或自来水中融化,以免纤维蛋白析出。

(2)普通冰冻血浆 规格同新鲜冰冻血浆。除缺乏因子Ⅴ、Ⅷ外,余同新鲜冰冻血浆。

(3)冷沉淀 20―30ml/袋。若以400ml新鲜全血中的血浆制备一袋冷沉淀,内含因Ⅷ和ⅩⅢ 约100u,纤维蛋白原约250u,大量纤维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用法:

①治疗血友病甲按每袋含因子Ⅷ100u计算,轻度出血每公斤体重输10―20u,中度出血每公斤体重输20―30u,重度出血每公斤体重输40―50u。

②血管性血友病每10kg体重输1袋。

③补充纤维蛋白原(如术后出血、严重创伤、DIC、大面积烧伤、肝功能衰竭等),成人每次输8袋。在37℃水浴中融化后以患者可耐受的最快速度静脉注射。每1次,连用3天以上。

(4)因子Ⅷ浓缩剂 有200IU、300IU、400IU三种规格。防治血友病甲患者出血,轻度出血每公斤体重用10-15IU,中度出血每公斤体重用20―30IU,重度出血每公斤体重用40―50IU,静脉注射。

(5)凝血酶原复合物 200IU/瓶。用治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如血友病乙、严重肝病患者出血。

(6)白蛋白 通常有5、20、25三种规格,每瓶50ml。

适应症:

①低血容量性休克;

②大面积烧伤;

③脑水肿;

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⑤急性肝衰;

⑥低蛋白血症;

⑦血浆置换等。

(7)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 有2g/瓶、2.5g/瓶、3g/瓶三种规格。

适应症:①先天性或获得性体液免疫缺陷;

②抗生素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

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血浆替代品

如中分子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能维持血容量和胶渗压。前者胶体效应较好;后者能改善微循环,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二、临床输血的指征及成分血的选择

临床需要输血的主要病症包括创伤、妇产科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DIC、急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疾病、烧伤等。

具体指征如下:

1、失血性休克 失血量大于1000ml,患者见明显头晕、心悸、少尿、脉细微数,血压下降,血红蛋白下降明显,表现为失血性休克,可酌情输浓缩红细胞,或全血、半浆血。注意,若失血量小于400-500ml,可不必输血;失血量500-1000ml,患者见轻度头晕、心悸、乏力、面色苍白,心跳及呼吸加速,脉细弱等,可输电解质溶液或血浆替代品。

2、携氧能力不足 指血容量正常而携氧不足,如各型贫血及一氧化碳中毒等,患者见气促,发钳,面色苍白筹,可输浓缩红细胞或高浓缩红细胞;但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患者应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少白细胞的红细胞。

3、血小板缺乏 若血小板少于5×109/L ;或血小板5-10×109/L,且有明显皮肤粘膜出血;手术前患者血小板少于30-50×109/L,并已有出血症状者;或血小板虽高于30-40×109/L,但仍有明显出血,包括颅内、眼底出血者,应输浓缩血小板,至出血症状消失,血小板多于50×109/L。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小板疗效差。

4、凝血因子缺乏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大出血,可酌情输凝血因子制品或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轻型血友病甲及6岁以下血友病甲患儿、血管性血友病者,应输给冷沉淀;如血浆中含有抗因子Ⅷ或Ⅸ抗体时,应输给凝血酶原复合物;重症血友病患者,应输给因子Ⅷ或Ⅸ浓缩剂;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大手术、DIC、严重肝病所致凝血因子缺乏症出血,宜输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

5、免疫功能缺陷 粒细胞少于0.1-0.5×109/L时,可考虑输粒细胞。原发性或继发性免疫缺陷者,严重感染、败血症时抗体相对不足,可输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

6、血浆蛋白减少 大面积烧伤、肝硬化、慢性肾炎和肠瘘等低蛋白血症患者,以及大出血、大手术等,为防治组织水肿,应补充20-25白蛋白,使血浆总蛋白达到50g/L以上。 注意,目前已不主张输血浆来补充血浆蛋白或扩容、补充抗体或营养等。

7、排除有害物质 即换血疗法。治疗一氧化碳、苯酚等化学物质中毒,可选用浓缩红细胞、半浆血、高浓缩红细胞;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溶血性输血反应或重症新生儿溶血可用洗涤红细胞;排除自身抗体,可用新鲜或普通冰冻血浆作血浆置换,或大剂量静脉用人血免疫球蛋白对抗。

三、输血的疗效评价

输血的疗效主要应以临床症状改善与否为评价依据,而血分析数值谨作参考。

(一)红细胞输注的疗效评价 经输红细胞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即为有效。因为输注红细胞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消除或减轻贫血的临床症状(指心肺功能正常的贫血患者所出现的心慌、气短、出虚汗、心率快等)。

(二)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评价

1、输血后血小板计数虽无明显增高,但临床出血症状明显改善,应属输注有效。

2、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在输注后1小时大于7.5;18-24小时大于4.5,提示输注有效。输注后1小时CCI小于7.5(即小于7.5-10×109/L),提示输注无效。

3、血小板回收率(PPR)在输注后1小时大于 0.6,24小时大于0.4,表示输注有效;输注后1小时PPR小于0.2,提示输注无效。

注:(1)1小时CCI反映血小板的剂量不足,或有血小板抗体和脾亢;18-24小时CCI下降提示发热、感染、败血症、DIC或血小板保存不当。计算公式为:

CCI=[(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体表面积]/输入的血小板总数(×1011)

(2)PPR反映血小板在体内存活情况,计算公式为:

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的血小板总数×0.67)

四、输血的禁忌症

输血应从严掌握,可不输者尽量不输。尤其对并发急性肺水肿、肺栓塞、充血性心衰、恶性高血压、真红等,禁止输血。肾功能不全者慎输血。

五、输血的注意事项

(一)输血前的检查

1、检查血型主要是测定患者ABO血型。第一次输血者,或Rho阴性较多的民族,还应测定Rho血型。

2、交叉配血:用受血人和供血者的血清和血球作交叉凝集试验,阴性者方可输注。

(二)输血注意事项

1、输血尽可能使用同型血。以往称O型血为通用血,是不合理的。只有血清抗体效价低的O型全血或洗涤红细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输给非O型者。

2、同一供血者的两袋血可前后连续输注;而不同供血者的两袋同型血,应在输完第一袋后,以少量生理盐水冲管,再接着输第二袋即另一供血者之血液。

3、因血液一般在4℃保存,故输注时其温度远较体温为低,若中、慢速滴入,不必预先加温;但病情需要快速输血时,则应先在37℃水浴中加温后再用。

4、急诊病人输血后至少观察1小时才可离去,且患者离去后有不适或排酱油色尿,应速回医院诊治。

5、除生理盐水外,不能将其它静脉注射药液加在血液中静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6、血液过于粘稠需要稀释时,可用生理盐水或同型血浆,禁用其它任何液体。

六、输血的不良反应及急性并发症

输血不良反应大多由致热原、变态反应、细菌污染及各种理化因素所致,发生率约1.2―10。以荨麻疹,发热,寒战等最常见。死亡率0.5―1。

(一)发热反应

1、原因。由致热原(细菌代谢产物)或多次输血或妊娠致体内产生抗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免疫反应。

2、表现。输血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先恶寒,后发热,甚至可高热,头痛,抽搐,昏迷。持续1―2小时后渐好转,7―8小时后复常。

3、防治。可于输血前予非那根25ml肌肉注射或口服,或地塞米松5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有发热先兆时,应减慢输血速度;症状发展则须中止输血。可口服或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疑为免疫因素所致者,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对有过输血发热反应考虑抗体形成者,应选用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

1、原因 供血者血中有致敏原,若受血者体内有相应IgE抗体;或多次输血后受血者IgA抗体形成,均可引起过敏反应。

(2)表现 在输血后期出现荨麻疹,或伴发热,咽痛,关节酸痛;淋巴结肿或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神经性水肿。重者喉头痉挛,支哮,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致死。

(3)防治 不用有过敏性病史的供血员;在供血前4小时禁食或少量清淡饮食。有过敏体质的受血者,应选用洗涤红细胞,并在输血前半小时口服或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血液病人可口服或静脉注射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5mg。出现反应时,立即停止输血,可选用苯海拉明或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见哮喘,呼吸困难应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mg,会厌水肿应立刻插管或气管切开,吸氧;休克者用升压药等。

(三)溶血反应 系输血最早而严重的不良反应

1、原因

(1)血型不合;

(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

(3)血液保存不当或红细胞受机械损伤;

(4)细菌感染;

(5)大量输血时各供血者之间血液彼此不合;

(6)待输血中加入高渗或低渗液体。

2、表现

轻者难与发热反应鉴别,或仅有短暂血红蛋白尿,一过性轻度黄疸,重者见典型急性溶血表现,急性肾衰;休克,甚至昏迷、DIC,可于24小时后才见黄疸。手术麻醉时,可仅见创面渗血、血红蛋白尿、血压下降等,应提高警惕性。

3、诊断

(1)查对 检查供血者与受血者姓名、床位、血型与交叉配血有无错误,核对所用血液、配血管和血袋有无错误。

(2)实验室检查

①反应发生时,可立即取静脉血5ml,离心1分钟,检查血清层有否溶血现象;

②若反应发生到高潮,可查血象,常可见白细胞吞噬红细胞现象及红细胞碎片;

③取供血者与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标本重作交叉配血,如可能应查Rh因子及Rh抗体;

④血型不合溶血3―18小时内血清凡登白试验双向阳性,以后以间接反应阳性为主;

⑤袋内剩血直接涂片或细菌培养阳性;

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但须除外自身免疫性溶血。

4、预防

(1)医务人员务必加强工作责任心,切不可搞错血型,并避免其它引起溶血的原因;

(2)给受血者输血两个或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切忌在体外混合;

(3)输血速度宜先慢后快,待无反应再加快滴速。

5、处理 溶血反应后果严重,应及时尽力抢救,措施包括:

(1)怀疑溶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继续补液,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脉搏、尿量;

(2)立即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1mg;

(3)地塞米松10―20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

(4)积极抗休克,如选用多巴胺、654―Ⅱ等静脉滴注;

(5)碱化尿液,用5碳酸氢钠125ml静脉滴注;

(6)予速尿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以利尿促胆红素排泄;

(7)输右旋糖酐以补充血容量;

(8)积极防治DIC;

(9)急性肾衰并尿毒症时,作透析治疗。

(四)细菌污染所致输血反应

1、原因 采血或贮存时过程中某环节被污染等。

2、表现 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污染者最危险。常表现为毒血症和脓毒血症。于输血数分钟,后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烦躁、大汗、呼吸困难、发绀、呕吐、腹痛、腹泻等,甚至休克,急性肾衰,与溶血反应颇似。

3、诊断

(1)输血量少而反应危笃,休克严重;

(2)血象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中毒颗粒,但未见吞噬红细胞现象及红细胞碎片;

(3)供、受血者血液分别在4℃、室温与37℃;条件下细菌培养阳性;

(4)尿培养可能阳性。

4、防治

(1)注意采血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2)库血血浆混浊、絮状物增多、血色灰暗或玫瑰色、气泡增多时禁用;

(3)一旦发生应作对症处理与支持疗法;

(4)使用足量、广谱、有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

(5)皮质激素静脉注射;

(6)抗休克与急性肾衰。

(五)大量输血的并发症

1、血循环负荷过重 有心脏病或严重贫血者及老人易见。

(1)诊断

输血中突然见呼吸困难、发绀、胸紧、头胀、咯粉红色泡沫痰,双肺湿罗音等肺水肿征,以及心率增加与颈静脉怒张。

(2)防治

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及禁忌症,控制输血量及速度;充血性心衰者有输血指征时应输浓缩红细胞;

②出现症状者输血速度减至最慢或停止输血;

③吸氧;

④有生命危险者应酌情放血;

⑤抗心衰及肺水肿参考有关章节。

2、出血倾向 因大量输库血使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减少,纤维蛋自原和纤维蛋白降解等所致。

(1)诊断

术中渗血、皮肤紫癜、鼻钮、尿血等能排除溶血和细菌污染所致者。

(2)防治

①原有出血倾向和肝病者应输新鲜全血或血浆;

②必要时输纤维蛋白原和浓缩血小板以对因治疗;

③因肝素所致者注射鱼精蛋白。

3、其它 如枸橼酸中毒及高血钾症。前者可致低血钙而手足拘挛,心律不齐等,大量输抗凝血时可注射10葡萄糖酸钙来防治;后者可致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在肾功能不全时宜减慢输血速度,若大量输血宜用较新鲜血液。

(六)移植物抗宿主病

是输血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亦可见于组织、器官移植后。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如恶性肿瘤化疗后,输大白细胞组织相容抗原不同的供血者的血液,其中含大量免疫力正常的淋巴细胞,导致受血者发生免疫反应。预后恶劣。

1、诊断

(1)有高热、皮疹、腹泻、红斑、肝大、肝功异常、全血细胞减少等表现;

(2)皮肤、直肠、肝活检见淋巴细胞浸润。

2、防治

①对单纯贫血者,输红细胞制品,少用全血,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②病人可选用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或免疫抑制剂。

(七)血源性传染病

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疟疾、艾滋病等。预防方法是依法实行无偿献血,严把血源关,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显示全文